《易经证释》二十九章:地泽临(卦)

《宗主附注》

临为二阳四阴卦。继蛊之后。蛊与随皆三阴三阳。阴阳平均。天地交孚。则万物以生。万事以成。故蛊训为事,言其为万物万事繁杂之象也。繁者数之必变。气之必化也。平均之变。乃有多少。交错之变。乃分疆域。正如四时。春夏之与秋冬。互相推迁。而万物万事。即随之生死消长。有不期然而然者,临当蛊之繁杂庶育之余。而有独当直起之势。为须应世道之变。人事之非。将以整理天下。统率一切。使物自为类。事自成理。以体乾坤之道。而广泰之用。故备者必继之以简。杂者必继之以纯。此天道变化自然之理。事物递嬗必至之惰。将以循环往复迄于不息也。如不循环则绝。不往复则消。消与绝。天地同灭。更何事物之可言。故当盛时。已孕衰之机。当进时。巳伏退之象。周易定卦次序。即本是例而相椎移也。临以二阳在下。四阴在上。与蛊随之交错平均者。皆不同。为其备四德而称大。赅万有而志与。大即乾之德。与既泰之用。谓得乾之大生。泰之广育也。与者施与也。有而后能施。泰兼大有之象。故能施。临心好之。故志与。与观之志求。恰相反。则以观阳在上易穷也。

初九:咸临贞吉

孔子《宣圣讲义》

此临卦初九爻辞。言初爻之用也。临卦以爻为用。初二两爻皆阳。阳以临阴。刚以临柔。则阴随阳化。柔随刚易。此气之所至。数之所变。虽阴多而不能与阳抗。柔盛而不能与刚平。则相与俱化。此名咸临。咸者同也。皆也。莫不如是之意。言阳以临阴。下无所牵。进而不阻。如大之临小。尊之临卑。则虽有主宾之名。实犹主仆之分。阴既不与争。而本其随顺之德。则阳之所至。阴莫不从而顺之。故曰咸临。以一挈众。犹天子之下临。臣庶无不随集以供奔走。而人民无不倾向以听使令。则所临之地。更无主人足为分庭抗礼之仪。亦无外人足为牵挽阻止之力。则虽似有主宾之象。其实主亦犹宾从也。是称之咸临。言无不至也。初九以初升之阳。飞腾迅奋之势。有非力所能遏止。且得九二之联贯。有群集同举之象。尤非人事可能排抵挽退之时。故称咸临。见其事之必行。志之必达。起无不应。推无不远之意。其所然者。为初九得时之宜。当气之盛。而以阳加阴。以刚出柔。如正人君子。乘时奋起。天下云从。而言行为大众所怀。丰采为群伦所望也。故其占吉。以初爻位在下。动于群众。起于田野。犹圣贤发于陇亩。英雄起于草泽。必有其德。必有其才。才德既全。群众咸服。则克协贞吉之占也。贞正也。出无邪私。行非委曲。故曰贞。且当内卦之始。为兑泽之初。有德以服人。有才以悦众。而心志正大。行止光明。如女子之贞节有素。人自赞美之也。又初九九二。以兑泽之二阳,应坤之纯阴。初犹地雷复。克己复礼之道。以履乾之行健不息之德。进则地天泰。乾坤交泰之象。以成同人大有之功。故其进也。天下顺之。其守也。人民望之。此所以为贞吉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