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注》周易系辞(2)


(10)无忧患则不为而足也。
(11)基,所蹈也。
(12)夫动本於静,语始於默,复者,各反其所始,故为德之本也。(
13)
固,不倾移也。
(14)能益物者,其德宽大也。
(15)困而益明。
(16)所处不移,象居得其所也。
(17)巽,所以申命明制也。
(18)和而不至,从物者也。和而能至,故可履也。
(19)微而辨之,不远复也。
(20)杂而不厌,是以能恒。
(21)刻损以修身,故先难也。身修而无患,故后易也。
(22)有所兴为,以益於物,故曰长裕。因物兴务,不虚设也。
(23)处穷而不屈其道也。
(24)改邑不改井,井所居不移,而能迁其施也。
(25)称扬命令,而百姓不知其由也。
(26)求诸已也。
(27)以一为德也。(28)止於修身,故可以远害而已。
(29)困而不滥,无怨於物。
(30)施而无私,义之方也。
(31)权反经而合道,必合乎巽顺,而后可以行权也。

《易》之为书也不可远(1)
为道也屡迁,变动不居,周流六虚
(2)
上下无常,刚柔相易,不可为典要
(3)
唯变所适
(4)
其出入以度,外内使知惧
(5)
又明於忧患与故
(6)
无有师保,如临父母
(7)
初率其辞而揆其方,既有典常
(8)
苟非其人,道不虚行。

【注释】
(1)拟议而动,不可远也。
(2)六虚,六位也。(
3)
不可立定准也。(
4)
变动贵於适时,趣舍存乎会也。
(5)明出入之度,使物之外内之戒也。出入尢行藏,外内尢隐显。遯以远时为吉,丰以幽隐致凶,渐以高显为美,明夷以处昧利贞,此外内之戒也。
(6)故,事故也。
(7)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终日乾乾,不可以怠也。
(8)能循其辞以度其义,原其初以要其终,则唯变所适,是其常典也。明其变者,存其要也,故曰“苟非其人,道不虚行”。

《易》之为书也,原始要终,以为质也(1)
六爻相杂,唯其时物也
(2)
其初难知,其上易知,本末也。初辞拟之,卒成之终
(3)
若夫杂物撰德,辩是与非,则非其中爻不备。噫!亦要存亡吉凶,则居可知矣。知者观其彖辞,则思过半矣
(4)
二与四同功
(5)而异位(6)
其善不同,二多誉
(7)
四多惧,近也
(8)
。柔之为道,不利远者,其要无咎,其用柔中也(9)
三与五同功
(10)而异位(11)
,三多凶,五多功,贵贱之等也。其柔危,其刚胜邪(12)

【注释】
(1)质,体也。卦兼终始之义也。
(2)爻各存乎其时。物,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