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之大用。在有需而不急。有须而不退。是谓得中。是谓守分。盖以刚行险。以坚忍自持。以性正情。以节约自信。故能行险不陷。处动无阻。徐以为进。渐以为成。不饱所欲。则不蔽于物。不侈所求。则不罗于害。此中正之德。而能以道御物者也。故需象辞。申其义焉。
初九:需于郊,利用恒,无咎。
孔子《宣圣讲义》
此需初九爻辞。明需之所始也。夫需非为人所独也。而辞则多指人。盖天道必藉人以明。而需之用。尤必待人事以着也。郊者、旷远之地。平坦之处。人所履也。所游行也。所赖以护城郭也。所备以便牧畜也。所须在于农艺之事。行旅之途。交游之路。瞻望之区。有可为守。有可为行。有通达往来之宜。有培植物产之利。故为需之始也。然曰郊。而不曰野或他地者。亦有义焉。郊交也。居间为交通者也。有国郊焉。有城郊焉。皆有所交界也。需者须也。有所待而将行也。行者。自迩而远。自平而升。则需之始于郊也亦事理之宜也。天道务广。人道务平。天道贵时。人道贵久。郊之广平而能久。且利用时者也。则需于郊者。必利用恒。恒久也。恒久不变。非城庐之易改。非山谷之难登。其势既平。其用可久。故利用恒者。不独人事也。天时地理所为也。而恒久者。即天道不息之义。天道不息乃成其大。人道不息。乃成其利。利用恒也。无咎。则知需之初爻。即乾初九。乾以行健不息。故需初九亦利用恒。利者、天之利也。用恒者、人之力也。因天之利。加人之力。则需之待时而进。因利而利。此人天之契也。不独无咎矣。而以初爻不关人道。虽喻于人。究非人事所及。故云无咎。以无功可言也。需之始也。非需之成。则郊者。亦非人之居也。天道之见耳。占此者。当明其义。诸卦皆然。盖不动者也。然恒之一子。则人道所贵。即乾之行健。而君子以自强不息。虽不动。亦必有恒、恒而后无咎也。
象曰:需于郊,不犯难行也;利用恒,无咎,未常也。
孔子《宣圣讲义》
此申释爻辞之义也。以初九需之始。不进而陷于险。朋其难行。而不犯之也。利用恒久。则有常行。常以为德。则无咎矣。盖处需郊之道。知难而不动。以待时至。不动而不失常。以守其位。则需之正也。初九在下。本非动时。而所难者。不动则怠。不进则懈。懈怠失常。遂罹于咎。故不犯难行。贵乎用恒。恒久自居。其进以时。此君子居易俟命之道也。不为物役。而不弃乎常情。不为情累。而不背乎中道。物我相安。情性自适。无险阻之虑。有恒久之心。则遯居而不困穷。出用而无损失。行乎其素。守乎其常。居乎其安。乐天知命者也。准情酌理者也。更何咎哉。故初九需于郊。谓示人以坦荡也。告人以平安也。其内怡然。其外夷然。其动易也。其静广也。此体乾之道。而明天之命也。乾以恒易知险。天以大生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