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主附注》
此言坤彖释文详羲。虽巳见前讲而不嫌重者。因圣人立教不妨谆谆也。合而赞之。自得其耍旨。盖人生干天地间。天远地近。无时离地。则无事不法地道。地以顺承为本。安贞为吉。有方宜。有时利。皆同人事。果能熟干坤卦偬用。则所行止。自有常也。故吉凶福祸。人自召之。逆顺先后。人自为之。成败生亡。人自致之。得失利害。人自谋之。皆坤道所已诏。而彖辞所己详。能遵行之。则成坤成乾。立地位天。至诚之道。中和之功也。岂可轻易读过哉。
象曰: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孔子《宣圣讲义》
此二语、为明坤象之意。古人垂教之旨。其与乾同义也。不曰地道、而曰势者、有所指也。在乾曰天行。在坤曰地势。此所以别乾坤之用。明天地之德。静动各异。形气自殊也。地势者、言地之象、有其势也。以其土水高下、积而为地。故谓之坤。坤既成形。地乃有名。故地以形为主。势者形势也。非如天之以气为主。以行为道也。地既以形称。则地道以形势立。故地道曰刚柔。别于天道之阴阳。阴阳以气言。刚柔以形言。而地之为形。则分水土高下、寒热木石、之类。无非刚柔之别也。故地道纯以形势言。而形势概包于刚柔也。夫天混沦无垠。窈冥无际。其积者虚。其见者气。不得称其形势也。唯可以别其气之阴阳。于地则虽广有度。虽厚有纪。水土之居。人物之履。其形既昭。其势已着。刚柔异方。德用殊处。故易象定其辞。释文明其故。曰坤以状其成。曰势以括其趣。名以明义。字以定诂。虽天地同斯道。而体用殊所与。在乎虚实辨夫宾主。有物以质之。有类以致之。有数以指之。有言文以识之。故归于有。而取于形势。使人知地之为道。而得以窥坤象之意也。地势二字、恰与天行对。而坤之为坤。亦以形势成也。然曰地势而不曰形者亦自有故。势者有物。形者虚名。以二字言亦有刚柔之意。地取其实。本于阴。故曰势。势字从执。有所持也。后人加力。明其有力也。以势力为喻。如物之力。有力始有用。有用始有功。地道之所见。在用与功。故曰地势。无论为柔为刚。为原为冈。为陆为洋。为温为凉。为井为塘。为险为康。为峰为江。为林为场。为南北二极。为上下四方。为潮为浪。为李为杨。为飞或走。为蠕或藏。为生或化。为潜或翔。为玉为金。为铁为钢。为煤为砂。为田为荒。为草为苔。为汁为浆。凡属于地。而生存其上者。莫不为其功用之宏大。育养之收藏。故皆着其势力。昭其德。称其名类。被其泽。是谓之地势。而罔有极。为载物之大则也。夫善驾者车。善奔者马。善引者绳。善远者射。莫不为力所使。为势所迫。以致其功用。见其德也。而地为天下之至有力者。故能载一切而不泻。为天下之至大势者。故能负万物而不压。以其道并手天。德齐乎覆。用见于生化。功着于人物。紤以称之曰至哉。而辞文指明其势也。势之所加。万物以生。势之所役。万类以成。而负此者。厥象唯坤。坤者大块。无物不承。坤本至厚。无物不登。故曰地势坤。明其卦之所以名也。夫乾曰健。指其道也。地曰坤。指其器也。上则志于虚。以喻其大。下则志于实。以喻其至。唯言坤而释坤。则一物之无异名。地之为德。即在是也。故坤者卦名、亦地之用。象名、亦德之成。唯其博厚。乃称斯名。唯其承载。乃得斯称。故坤卦象地。而以厚德载物为其用。而君子法之。以成君子之名。而昭着君子之功。君子因坤以明德。圣人因坤以明道。道明德立。易教之终也。是释文之微义也。夫君子之为道。末有不本天地之道。其成德也。末有不法于天地之德。故易教首举君子为范也。在乾曰、君子以自强不息。在坤则曰、君子以厚德载物。其所以师法天地者。莫不溯源于卦象。根本于乾坤大用。故言之如此。乾之象天行健。以其气之在内也。故曰自强不息。自励其德。末及于外也。坤之象地势博厚。以其德之见于外也。故日厚德载物。达德以及物也。地道本静。而顺承天。其用乃成乾之德。而功及于厚载。是内而外也。乾以纯阳。包举无外。惧失其中。故必自强不息。方孚行健之天。坤以纯阴。凝于所极。惧失其大。故必厚德载物。以合坤顺之势。一虚而精通。天之道也。一实而大化。地之道也。故二者不可阙一。阴阳并行。刚柔相成。仁义以生。人居其间。上通高明。下履博厚。是谓至诚。以极悠久。此中和之德全。仁智之性尽。合天地而并日月。资生成而同鬼神。君子成行。如此其徵也。故厚德载物者。地之德也。坤之用也。君子以之。以成其法地之行。与自强不息。一明明德。一止至善。一守其中和以达位育。一致其仁智以成诚明。此自古圣人之修。而立教之所指也。有为者通于无为。不言而信。不虑而中。其德大化。共用远宏。其名实永孚。其道大同。是谓至中。为人类之宗。故易为人道立。为人教立。以乾坤二卦先植其纲纪。含弘光大。以履安贞。闲邪存诚。以底元亨。顺乾法坤。体坤承乾。一道同德。功用斯全。是名玄德。玄之又玄。上者为下。地者亲天。内者欲外。明者愈潜。以立于一。志于中庸。而达于原。而保于太和。通于乾坤之元。故性情无偏。仁义备焉。行藏无滞。生化具焉。上下无常。大道行焉。静动无差。至德成焉。观象玩辞。精义存焉。尽理穷数。吉凶明焉。己成物成。天地顺焉。气流行化。万物性焉。此所以为玄德之则。上天之载。人道之极。坤乾之宰。虽超天地可也。况其下者哉。故君子以成德成道。将并天地而称三才。六爻以人事为本。将通乾坤以悠久往来。主生化而位育之。首万类而兼赅之。道本无尽。德亦无涯。此君子之所成名。唯辞意之所裁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