孚圣《宗主附注》
此言象之释文耍义,在明坤用而立教也。凡释文出周公之手,而订于夫子。其旨以人道为本,虽寥寥数语。已包一卦全义,而示圣人制卦初心。言君子,正所以告人知所法也。凡总释象文,大都如此。为君子人类之正,人之至性至情者也。其所行止,必有所本;本于天地之道耳。故称君子。犹言主子。主者,天下人所共主;即上帝。上帝为天下之主,故君王称天子。而不在位者,以其德称君子;亦如天子也。耶稣基督称上帝子;亦即是义。君子以其能同天地之德,合乾坤之用:故有此称,天子亦然,否则为滥名矣。诗称文王顺帝之则,在帝左右,以其纯德不已如天也。古人重名,以名必符实,非可苟也。此易经之称君子独多,而与圣人先王并也。
初六:履霜,坚冰至
孔子《宣圣讲义》
坤之爻象异于乾。以其纯阴也。在卦位言。自初爻至上爻。其序同也。在气数言。阳者上行。阴者下达。故自上而下。其道异也。而有先后天之分。体用之异。以先天无阴阳顺逆之别。皆自下上。后天则反之。体用亦然。坤体至静。无升降来往之辨。而其用、则随乎乾。以成交合匹配之功。故乾道一、而坤道二。乾行易知而不明。坤行不测而甚显。则以后天之气。纯依一阴一阳之道。后天之序。纯本一奇一偶之数。故坤从偶而行阴、以合于乾。而六爻之象。乃有升降往来之别。六位之次。乃有顺逆分合之殊。此言坤卦所当知也。不独坤爻如是。凡出于坤者皆从坤。亦犹出于乾者之从乾也。乾者至简。而坤则繁。乾者至大。而坤则狭。欲明坤用。必通坤爻。爻虽自下起。而用自上始。位虽自初立。而行自高降。盖卦爻首、象其物。有形者也。有拘者也。气与数、则不可拘。道与理。则无定形。故坤之爻。有表里之殊。与来往之道。坤之位。有主客之殊。与顺逆之序。各相衔接。以成变化。欲明其故。宜先以乾为准。坤本不用。而用者、代乾者也。故坤之用。皆乾之用。则其本体在内。而外所见者。皆同于乾。故爻仍与乾无殊。而序仍自下而上也。所要留意者。须知其间别有坤之序在。不得以表忽里。以客遗主也。其数皆含二类。其象皆包两种。唯易以变化为重。故取从乾以论坤用耳。坤之大用。即六爻之象。坤之正道。即六位之意。此言卦爻。必以爻位为本。而言德用。则以坤卦意义为主也。动之先有静。形之中有气。往者有来。升者有降。随乾者有异乎乾。交乾者有反于乾。此阴阳之所以分。乾坤之所以别也。以人象之。男女之谓也。以物象之。雌雄之谓也。其位有主客。故其制有内外。其方有顺逆。故其数有消息。其道有动静。故其行有从违。其德有大小。故其用有广狭。此坤之所以与乾之同异。而皆在六爻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