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前后,每个婴儿的“市场价”在2万至3万元之间,如今已涨到8万至10万元,有些男婴价格更是高达15万。一般而言,男童的“价格”高于女童,能达两倍以上,且年龄越小价格越高。
这个贩婴网络的上游侯某正负责从老乡处买来婴儿,女婴的“成本价”在2万到3万之间,男婴为5万到6万之间。为了谋取更多利益,有时他也费尽心机自己完成全部买卖过程。他先是通过发彩信将孩子的信息告知“有需求”的家庭,如果能够将买家引到他所在的漳州交易,他往往约定在漳州市区的龙江大桥附近的开阔地见面。亲生父母先将婴儿送到侯家,侯的妻子再将孩子带到龙江大桥,以避免亲生父母知道最终卖价而反悔,或者跳过他,与买家直接交易。
而如果在外地交易,他必须寻找一对年轻健康的男女冒充生父母,其中女子还需要在哺乳期。如果亲生父母在场,往往交易成功率和价格会更高一些。
在许某春已认罪的四起案件中,“货源”全部来自侯某正。许在第一笔买卖中拿了4000元介绍费,随着“行情”看涨,到了第四笔买卖,他获利2.65万元。整个过程,他只需要完成与上游和买家的联系,很多交易在一天内就完成了。
正如侯某正游说许某春时所说的那样,“亲生亲卖”案件,往往是“民不举官不究”,父母通常就在案发地生育转卖,案情很隐蔽,又缺乏报案主体,此类作案网络侦办难度大。“7·14”特大贩婴案被发现,并最终被破获就带有一定的偶然性。
2016年4月下旬,一个村民在闽西某乡镇派出所躲雨。他在与片警闲谈中说起,不知是谁走漏了自己没有孩子的信息,他收到一个江西赣州人发来的带有男婴照片的彩信,其中有男婴父母的照片,配上有关亲生亲卖的文字。村民对片警说,他怀疑收到的是诈骗短信。
片警不动声色地记下了电话号码,将这个线索上报。很快,这个线索引起了福建省公安厅刑侦总队的注意,该号码所有人、江西赣州人谭某明进入了警方视野。在婴儿贩子发送的彩信照片中,婴儿的照片都经过轻微的美化处理,显得圆润可爱。婴儿父母的照片中男性是站立姿态,女性则是哺乳姿态,但同一对“父母”往往配对了多位婴儿。
据此线索,福建警方迅速展开了调查。警方追踪到的情报显示,2016年5月7日,谭某明将带着买家前往某处进行交易。自赣州到漳州的高速公路卡口的监控视频记录下了谭某明等4人驱车前往福建省龙海市境内的情况。下午,他们又按原路返回赣州,高速路卡口的监控视频清晰地捕捉到轿车后排中间位置,出现了一个婴儿的面容。视频中,婴儿哭啼不止,陪同的一对中年男女频繁地将婴儿抱起,有些不知所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