夬卦之用。乃由阳刚之逼。阴气欲降而不得。遂成决裂之象。然兑为少女。柔也。而乾为大父。刚也。以四象言。则同为太阳。乃合二阳之卦。若易其位。则反其用。故天泽履为柔履刚。而有履虎尾。不咥人之象。故取义为礼以制野。礼本文弱之行。而能服暴狂之性。是以一柔得中。足制五阳。不越其序。阳刚虽属。而其情至挚。故如父之爱怜弱女。而不以强暴加之也。今为夬。则与之反。一柔居巅。五阳在下。飞腾不己。柔无以自处。故终退而成乾。此三月之卦。为春末而将交夏也。兑泽虽柔顺。而在纯刚之外上下正位皆阳。中爻又重刚无协。其势至盛。其行必暴。其志至强。其至必横。此一柔不克与争。而有不戢自焚之势。以益之志于进。震之一阳。日进不己。遂必与阴决。故继益者为夬。决也。又快也。夬则以其刚暴。快则表其横。皆以卦爻之用为本。乾之两爻。转助其动。虽阴以少贵。而其位过崇。其志易涣。泽中水溃。决为横流。阳积之时。无有与协。故在益为益利。在夬则反为破裂之用。所谓满则损。盈则溢也。决亦溢出之义。如决江河。其流溢于大地。是盈之为害。即益之过也。益本为利。过则害生。故君子见善则迁。有过则改。防其决耳。此易教微意。读者当深思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