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证释》四十章:离为火(卦)

离坎皆八卦中正位卦。在先天离居三位。坎居六位。东西相对。如日与月。而后天移离居南。坎居北。变为上下相对。乃水火相射之象。在先天水火各东西。故不相射。在后天水火互升降。则宜相调。此周易离坎相继。以明其用。离虽在上。而异乎先天之乾。以上仍下也。上为位。下为德。与坎正配。故诸卦离在上。则其德不全。以火性炎上。愈上愈炎。不成其用矣。如既济离反在下。以与坎易位。易则德用以明。功业以大。前于坎卦已述及此义。今更指明。使读者知离坎不相离。而在后天。阴与阳。水与火。不偏重也。离四阳二阴。阴得位乘时。以见日光必下照。火必内伏。方成其大用。若反之。不独无用。且有害也。今周易序卦。先坎后离。亦含此义。上下卦分为二阳一阴。有如人之双目。中藏瞳子。即坎之元精。坎得坤元之精。而予离以为明。如人之目。得肾中之精。以为瞳人。而发光明。其象正同。然瞳人生于肾。根于下。而神藏于心。出于瞳。是心交肾而后有明。亦犹离交坎而为明也。离本代乾。而为坤体。为其阴也。阴以为体。阳以为用。其光明不因二阳。而在一阴。然非二阳之相协。亦不能成其用也。阳本乎乾刚之德。而坤柔以丽焉。此光明之所来。亦后天生化之大则也。若先天则唯纯阳为光明。故道者不复假目以为视。而明澈一切。以其非后天之器。乃依先天之道也。修者调离合坎。化而为乾坤。一而还于纯阳。乃不用目而自明。若吾人则赖目以明。则离之象也。故后天唯离称光明。而取象于日与火也。

离之命名。固取离合之义。而离字从隹。以其象鸟也。犹坎字之欠象鱼也。鸟飞于天。鱼潜于渊。升沈上下。各异其用焉。故离用取升腾。而必下达。坎用本沈伏。而必上达。一上一下。迭为宾主。此天地间阴阳离合之大例也。左右者。升降之道。内外者。来往之门。离在先天居左。后天则升而上。坎在先天居右。后天则降而下。离以阳从阴。则由外而内。坎以阴向阳。则由内而外。故离坎之体用。包举天地间一切阴阳之德用。而先见于水火日月焉。吾人苟求之心与肾。气与血。往复之道。吐纳之方。何非取象离与坎。而成全体阴阳消长之机。是以气根于肾。血统于心。阴体而用阳。阳体而德阴。一上一下。合为太极之象。此人身亦小天地。而包全易卦象。仍以离坎主其中府也。修道之士。外而呼吸。内而运转。循乎经络。达于皮毛。精则神明。粗则骨肉。皆以心肾分掌其事。合化其道。以调和五藏。协济百体。而后性命以全。神形以健。遵乎天。则返于太虚。率乎人。则流诸化冶。此皆就离坎相应成用。阴阳相交成德之所致也。顾求天下之远者大者哉。故道家求己。以卦取诸身。圣人用世。以卦推诸天下。无不同也。无不合也。学者苟通二卦之德用。则将无往而不适宜。岂徒诂易已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