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曰。履错之敬。以辟咎也。
孔子《宣圣讲义》
此申释爻辞之义也。离初九在下。而以阳翕群阴。如人之履地。而有交错之象。爻辞称为履错然。盖取象如此。非真必履舄交错。故用然字。与若字如字一义。既有交错之象。自易生狎昵之弊。既多往来之地。自易招是非之时。则唯有持之以敬。而后免于咎。咎即指狎侮是非之所生祸害。小人最不能免。君子戒于几先。乃能以敬辟咎。此明离之初九。虽接于阴。而不见侮。实有其缉熙光明之道。则所谓敬是也。敬于外。必诚于内。诚于中。必明于物。苟敬矣。则虽在下不辱。处孤不困。困辱既免。更何咎戾乎。是因履错而先敬。乃足以辟咎于无形。辟止也。除也。不独避免已耳。离以光明为德。附丽为用。光明易污。附丽易陷。此初九之咎。固理数不易免者。而人道则本其光明之性。坚其附丽之心。不使尘障有蔽于外。不因托庇有累于中。则唯敬于其群。交之以礼。此即本敬以直内。义以方外之道。而克长保其生化之德。永协其水火之用也。譬之于火。一火势孤。不胜众水。则何以成蒸腾之功。而收调剂之效哉。此初九一阳在下。处地不易。免咎斯难。有如正人士子。涉足狎邪。置身徒卒。其不为所侮辱及牵累者鲜矣。故爻辞以敬为训。而明人道之能济时。亦以离有日月光明之德。自克以敬保其功用也。
六二。黄离。元吉。
孔子《宣圣讲义》
此离六二爻辞也。离卦以二五两爻。阴得中位。明其原出于坤。是以在六二取坤之德。而称黄离。犹曰离合坤德而成用也。黄为坤之色。在坤卦六五曰黄裳元吉。此称黄离元吉。正相表里。六五在外卦。故曰黄裳。此以在内卦。故曰黄离。离本阳之用在上。其象为日与火。因所象者众。不及徧举。乃称黄离。犹曰黄日也。凡属离而为六二者。皆黄离也。以离又为丽与明。亦可自为黄丽或黄明也。因黄为色。离则其物之代名。如曰黄丽。即以黄丽于物之意。如曰黄明。即以明而色黄也。不可执离卦之名。谓为离之黄也。然黄离之称。正以离六二得坤之用。亦即乾坤同道。天地合德之意。盖离代乾。为天道所寄。而黄则坤也。地之色也。天地合德。即生化之根。万有之宰。至是而离道以全。离用以成。而天地生化之功以着。而水火既济之效以明。故占元吉。言其无不吉也。以日之大用在于生化。而生化必藉地而后见。万物皆托于地故也。六二以日光下照大地。日色黄明。则地上所有。无不被其光热。育为生成。正如春日。天气初和。万物生长。乃以地而得日之光热。而蒸化而发育也。此其为吉。非一方一时之宜。故称元吉。明其遇此者无不吉也。以日下照及地。其光中天。无不普照。其气温和。无不化育。虽微如虫介。贱如草木。皆欣欣然向荣。以遂其生。成其化。此其为吉。蔑以加矣。是六二元吉。恰与坤六五同。坤六五以顺承天。而成其代终之功。离六二以柔体坤。而达其大生之德。皆取天地合德之义。有如泰卦之象也。正月为天地交泰。而成之者离日也。日德及地。万类同孳。证之春和化育之象。即可见其占元吉之有由也。天德好生。日虽兼生杀之用。而在春则唯生。以其德用及于坤地也。若至秋冬。离地日远。则反生为杀。此黄离元吉。必在六二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