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证释》四十章:离为火(卦)

象曰。明两作。离。大人以继明照于四方。

孔子《宣圣讲义》

此离卦象辞也。离为阳光之主。即本乾大明终始之德。而为天下之明。明以日月为最大。传曰悬象着明。莫大乎日月。又曰日月相推而明生焉。又曰日月之道。贞明者也。是明生于日月。而日尤为其主宰焉。月之明亦取于日耳。离象日。故以明称。明两者。以重离言。犹坎称重险也。险重为坎。明两作离。皆以六画卦言。三画则无重两之称。离以三阳含一阴。如人之目。天有日月。人有双目。是皆离明之象。六画卦为后天卦。实本后天奇偶相生之例。一阴一阳之道所成。此离之明以两。如坎之险以重也。日月相推。为天之明。即离之用。是以比人之合。日月合明。而后离之体用俱备。故曰明两作离。天道为人道之本。日月明于天下。天道也。而大人则以其德教。继日月以明照于四方。是德教之明。乃人道也。称大人者。义已见前。以君子在位。德位并至者也。盖德与位有一未至。不足以行其德教。不足以显其光华。即不克以继日月之明照也。继字大有意义。人天之合。原法于地之承天。坤之承乾。离本出于坤。而德用成于乾。亦体坤顺承之义。离以日照于天下。月乃承其光以明于夜。是月亦体坤顺承之功。皆继也。传曰日往则月来。一往一来。乃谓之继。如同出一时一地。非继也。坤继乎乾。月继乎日。而人法之。以继乎天。是离为天之明。而大人德教乃继之以成人之明。此所谓明照四方者。实与日月同功。即所谓与日月合其明者。大哉明乎。非大人之德教。曷足以称之乎。故日月有明。而天地不暗。大人有德教。而众庶不愚。此固本于天生化之道。亦法乎离之代乾大明终始者也。日月悠久。大人之德教。亦永传不绝。而后人世文明。与天地光明。亘万古而无息焉。

初九。履错然。敬之。无咎。

孔子《宣圣讲义》

此离初九爻辞也。离居先天乾位。而与坎对。合言之。天与火同一位。故离卦含有天火同人之象。又以先天之坎。后天为兑位。且离卦四阳二阴。阳多于阴。包阴在内。有类于天泽履。而初九阳在下。如人之履。故爻辞称履。错然杂遝之象。言取于同人之义。履至杂遝相交错。意即朋来甚多也。宾主交错。履舄杂陈。古者宾至。履舄脱于户外。虽未见其人。观其履交错。已可知室中之众。故曰履错然。明其来者众矣。离本附丽。来者亦相率而至。又离有光明。招致者广。朋众咸集。如同人也。宾来既众。易招尤愆。然苟取履之义。以礼敬之。则仍免咎。盖离本乾大生之德。好生为心。所虑不节之以礼。则易为小人所乘。如以敬处之。则自无咎。此同人履二卦初九。皆占无咎。明其仁而有礼。则肾愚善恶无不化之。正大人德教继明之始。亦即离丽光明之初。而为天下文明之基础也。文明必有众。必善抚其下。必广纳其民于轨物之中。非为一人谋也。是以初九有取于同人与履之通义。而见履错相敬之无咎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