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证释》三十九章:坎为水(卦)

九二。坎有险。求小得。

孔子《宣圣讲义》

此坎九二爻辞也。九二在下卦之中。得正位而属阳。是为刚中之德。以上下皆阴。阳虽得位。不大得志。且群小包围。不能自脱。故曰有险。而尚能求小得也。二与四同功异位。以阳应阴。又得与九五正配。此所以占有小得也。小得犹小成之意。言可小成功也。凡坎之用皆在阳。以阳虽陷。而得正位。此在阳爻皆为吉。虽有险。尚可自免。即彖辞维心亨之意。以心亨则百体从令。虽四围多阻。而于中可自足。所谓得位乘时之士。虽犯万难。犹可小有功。不过在乎善用耳。苟知其难。而不求其大。则小得。若昧于时势。忘其艰险。以求大获。则终必败。此爻辞决其有险也。

象曰。求小得。未出中也。

孔子《宣圣讲义》

此申释爻辞之义也。九二得中位。行中道。而可小得也。或谓未出险中。此亦爻中应有之义。然依爻辞小得句。未出中实指其未越中道。出犹越也。言九二本刚中之德。行中和之道。虽在坎陷之中。仍能保其中行。以求小得耳。全卦用阴。而以险成功。如九二即其例也。读者识之。

六三。来之坎坎。险且枕。入于坎窞。勿用。

孔子《宣圣讲义》

此坎卦六三爻辞也。六三居下卦之终。以阴乘阳。上接六四。两阴相比。下有九二。阳升阴降。而与九五同功异位。处多凶之际。又类初六在下。有易陷之情。此爻辞称入于坎窞。与初六同。来之坎坎。则以九二之升。有如人之来也。阳升而就阴。是由升复陷之象。故曰来之坎坎。言阳来而往于坎陷也。两坎字有分有合。合则明其险陷之重叠也。分则见其上下之同陷也。若连下句。则为坎险。明其属阴陷而有险也。是坎坎二字。连上连下读均可。而合之为一义。则坎坎犹乾乾之意。言坎而又坎。即陷而又陷。险而又险之意。且来之坎坎。明来者之入险。深而不觉。陷而莫拔。坎坎有逡巡下行之势。又有如由高坠下。滚滚不已之象。诗曰坎坎伐檀兮。亦言其伐而推之河下。犹转碌碡也。自上而下。辗转深入。以投于陷阱。其势既顺。挽回不易。其来既乍。阻止不能。故曰险且枕。枕犹梗也。言其坠陷必达于所极之地而后止。是其行险。而为物梗阻不通。不可以中止。如坠石也。石力至梗。不可勒之复止。乃曰枕。言象枕也。枕与垫。皆以物支物。而使有所止也。今来之坎坎。必达于坎窞而后已。是其所止在极深。而所行为极险也。故占勿用。言无功也。六三在中。上下两阳不接。以阻于阴。乃有此象。虽志求用。终无所成。在坎本乾所出。乾九三以阳而曰乾乾。言其刚而失中也。坎六三则曰坎坎。言其柔而失中也。失中则败矣。故勿用。夫入坎者。贵能出。已陷者。贵复平。今六三入于坎窞。是已无出平之道。故勿用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