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证释》三十五章:天雷无妄(卦)

六三爻辞。即依前义。取事为喻。或系之牛。则其人非欲害人也。行人之得。则其人非有意来窃也。邑人之灾。更非其人之过矣。而牛固失。得者己行。则邑人欲不受其过。势有不能。此所以为无妄之灾。辞虽如是。事未必然。而天下类此者。则亦时有。邑人之灾。虽冤屈。然为近系牛之地。则嫌所不易解。瓜田李下。以其地也。纵不为盗。而所处未宜。故以行人得牛。而邑人受其灾害。明人之处地当慎也。邑人以处未慎。乃干盗牛之嫌。君子防未然。知者审几先。此欲明天道。不得不时时戒慎也。是六三之辞。实关人修身之道。苟有未审。灾祸随之。况其固恶者乎。然以事论之。则邑人实枉。苟其平日良善。则嫌疑亦可不至。纵难自辩。邻里为剖明。是终为灾者。正由其前匪正也。故君子恶居下流。而择居必依仁里。忠信之笃。则行于远。贪欲之多。则嫉于亲。六三人爻。人道所寄。圣人不问天道。不忧天命。先修其身。以正其心。此本乾九三乾惕之戒。而率各正性命之教。乃能免于无妄之灾也。

象曰。行人得牛。邑人灾也。

孔子《宣圣讲义》

此申释爻辞之义也。明物之利即物之害。以牛固利于人。而害亦随之。得者固有利。不得者反受其害。虽利分明。而相为因果。则一。此格物之要。大学之所始也。习易者于此当细味之。

《宏教附注》

六三爻辞。无妄之灾。以无妄原易妄。妄则失正。失正则有灾。六三爻。因不得正。以阴乘阳。故占有灾。或者不定之辞。言任何人所系。重在牛之得失。不关乎牛主。故称或。而邑人非指全邑之人。乃指牛系处之居民。邑人犹地主也。非即物主。行人乃过客。既非邑人。亦非物主。是爻辞所举。有三种人。一为失主。即物之原主。二为得主。即行路之人。三为地主。即系牛之处民户。而代受过之人。以此三人。而关一牛之得失。牛、物也。三人皆缘物而有是非。以分祸福。在理言之。牛主虽失牛。可问罪于邑人。以责其偿。是非真失也。行人得牛。出于偶值。是幸得也。邑人无端受累。方为真灾。是无妄之灾。实指邑人言。然与福为缘。得与失相联。安知行人之得。不为他日之害。而邑人之失。不遭他事之祥乎。此古人有翁失马之喻也。不过得为失。为业为祥。皆属于物。而生于心。心不以得失为怀。则物之得失又何较。此楚弓楚得之说也。心不以灾祥为念。则事之是非又何争。此妖由人兴之说。六三一爻。实欲以物欲明天道之真。以心念见天命之隐。其义精深。取喻浅显。惜注者多未能阐发之耳。

九四。可贞。无咎。

孔子《宣圣讲义》

此无妄九四爻辞也。无妄以乾在上。光明刚健。其德无外。对震出于坤。动而有节。正于内以育其道。乃能达乎诚。而明乎性命。九四为乾爻。互艮之上爻。巽之中爻。艮止巽入。其用在内。且四与二同功。六二在下。阳就于阴。又与初九应。刚中能养。故曰可贞。言志向内以自贞固也。本爻虽阳。情易动于外物。动则有咎。占辞称无咎者。以能体艮巽之德。与阴相濡。而反求诸中。以保其节操。遂免于咎耳。可贞者正。以其当贞也。卦例内贞外悔。可贞即返己之义。九四人道。人本于地。宜用坤之德。贞者坤之至行。贞以自固。固大本不移。虽推至天下。无折越之虑。故占无咎。言虽在外。不忘其守。虽志动。不违于静。克成无妄之道。以达天德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