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曰:六四当位。疑也。匪寇婚媾。终无尤也。
孔子《宣圣讲义》
此申释爻辞之义也。六四以柔居阴。故为当位。既为当位。何以生疑。则由群阴相比。九三易困。阴固乐阳。阳亦喜阴。而来者意遽。受者意缓。缓遽异情。乃生疑惧。九三本乾惕之义。六四有巽懦之心。其相疑非一爻也。乃欲交而难合。欲离而不可止。故疑起于心。实情为之敝也。夫人情无求则无忌。无欲则无虞。中心坦然。何疑何惧。九三六四。求之正切。欲之方张。两情未明。寸心未定。此疑惑恐惧之发于内者。非将远之。实希近之。非将仇之。实希友之。以异而难骤同。则其自持之不安也。以需而不遽得。则其所示之有吝也。此固人情之常。而六四恰有类焉。然既求矣。非相尤也。而既近矣。乃相认也。此初疑而卒信矣。匪寇之非。婚媾之就。果成两好。而无怨尤也。尤者咎也。诗云式相好矣。无相尤矣。正六四之谓也。盖六四当位自有所守。不因一时情欲。而遭逢轻薄。又不以一事猜虞。而干受仳离。此无尤二字。言其能发乎情。止乎礼。秉坤静顺之德。逢离文明之福。以谐归艮止定之境。行不违道。情不悖性。虽有婚媾之私。究无伤政教之化。说者以拟于关睢。斯有由矣。又以阴阳相交而生。则婚媾合礼。正为人之文明。野人苟合。去文明远矣。故王道首重人伦。君子之道造端夫妇。读者未可轻易看过此爻辞也。
六五:贲于丘园。束帛戋戋。吝.终吉
孔子《宣圣讲义》
此贲六五爻辞也。贲以文饰为用。文饰以柔来文刚为贵。六五以柔履刚。为上卦正位。而属艮之中爻。艮为止。文明以止。彖辞之义着于六五。人文之用。见于是爻。故有人事礼仪来往之象。而所在乃高丘园陵之处。以六五近上九。在高位也。以人事言。则为国家交际。使节聘问之事。与观之作宾观光。有同有异。同者皆属外观。徒具威仪。异者内志有殊。用情不类。故位虽高。而非廊庙。却在丘园。仪虽隆。而非重器。却只束帛。外若堂皇之典。中实乾餱之愆。以其物微。而诚不足也。仪不备物。贲乃具文。戋戋之羞。实彰其吝。此所以不能大用也。唯其小。则自觉不足。唯其细则。自知有吝。故虽束帛戋戋。而无害于贲。且得终吉。则其初之末吉可见。盖以吝招尤。不易得人之谅。而卒因礼仪之至。有文明以止之德。使人信其无他也。然六五之吝。在他爻则非。以位异也。吝由物言。吉由德致。物少不足病。德不立则可忧。六五居其位。为众所服。虽柔而有守。虽弱而有礼。此其终吉之由来也。说者以贲于丘园。为隐藏之象。乃就下位言也。若居上位。则非肥遯之时。而以文为用。以礼为节。则不问高下隐显。皆足获终吉之占。为其得位乘时。不悖于贲之道也。故爻辞决其吉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