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证释》三十章:风地观(卦)

《宗主附注》

观以光照四表之义。推为教行万方之用,故立教必本干观。在蒙卦以蒙以养正为圣功。而观之爻辞。即首曰童观。其羲正同。盖吾国教育。重在提挈性道本源。即良知良能之栽培发育。使更扩而充之。光大之。以底予成而已。必因童蒙之时。性情之正。予以教养。时以启发。如灌概萌芽。浚导泉源。为之至易。致之至顺。则人天本未一贯。诚明终始相成。既非凿方为圆。屈作柳棬之河拟。故施行如水就下。如风偃草。其事犹指掌也。此观卦本于巽坤之合。风行地上。风喻其行之速。地喻其化之顺。风言善变而不拘于形。地言能载而莫比其厚。此虽卦义。实为教言也。故彖辞揭出设教一语。以告世之用观者。其意至深切矣。

象曰:初六童观。小人道也。

孔子《宣圣讲义》

此申明爻辞之义。而见童观之非大观也。彖辞明言大观在上。必以天道为观。神道为用。始称大观。意即能通天人之道。达性命之源。而成位育之功。方谓之大观。方克称观之用。而非如童观之微细卑下也。小人道句。言非不可观。徒以其为童稚小人所宜耳。

六二:闚观。利女贞。

孔子《宣圣讲义》

此观六二爻辞也。初六位卑而时早。故曰童观。六二位虽正、而在内。爻亦属阴。有暗昧之象。故曰闚观。闚者、由内向外。由暗向明、闚视也。非正视曰闚。含有窃窥之意。然六二居正位。非不得正视。而曰闚者。以在内也。故字从门内规字。与窥字同。窥从穴内视。闚从门内视。皆有窃伺之意。为六二在内而观外。在下而观上。处阴暗之地。观高明之光。其情景正如由门视外。由穴视上也。闚观虽为观。亦非观之正。故曰利女贞。言此乃妇女所为。非男子丈夫所宜也。称女贞之利。则知男子之不利。与初六童观宜于小人、不宜于君子。其意相似。因六二为内中位。女子之所居。女不言外。所闚亦无几。纵有所观。无非妇人女子之道。盖在家门以内。所见多属家常琐碎之事。所接多关戚友交往之人。则所由观而得者。不过家人妇女之道。而非如彖辞所述之大用也。徒有利女贞而已。女子以贞为利。六二得正位。故称贞。然六二非恶也。虽闚观不足以语大。而女子分所当然。女阴也。居内而治家事。此天地间不易之理。若反之。是将女不女。家不家矣。女子主内。则男子之不宜问内事可知。男子主外。则女子之不宜问外事可知。此阴阳各有其德用。反之者必乱。非不平也。正所以互成其用。故闚观利女贞。女子之所宜也。

象曰:闚观女贞。亦可丑也。

孔子《宣圣讲义》

此申明爻辞之义。而见观之为用。实有最大者在也。可丑非指女子。乃以男子亦如女而闚观。则丑也。男子之观。必正大光明。以合乎天神。成其位育。若六二之闚观。既非正大。又不光明。斯为道之可丑。而徒妇女之所宜耳。在初六以童观为童骏所宜。在六二以闚观为妇女之利。皆以其乖于正大光明四字。即违于大观之则也。以初二两爻皆阴。而在下在内。则其为观。仅能及人。而不能成己之观。仅能及近。而不能达远之观。身居卑下。则不能进接高明。身在暗昧。则不能宣示远大。此爻辞所以不取也。丑字有可耻意。言观之为用至大。若限于如此。是可耻也。然人由童而后成人。由家而后治国。由小以大。由内以外。亦人道之次序。不可不知者。学而至于成。教而达于化。皆当由近及远。由粗及精。则初二两爻之观。固为观之基也。读者勿以辞害意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