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证释》二十八章:山风蛊(卦)

九三。干父之蛊。小有悔。无咎。

孔子《宣圣讲义》

此蛊九三爻辞。言九三之用、及其吉凶也。九三居内卦之终。上接六四。下连九二。与六五相应。亦阴阳交错之地。而以重刚失中。得六四为配。宜干蛊之象。所谓父蛊者。犹初爻也。亦不宜过执父母字。总属亲耳。以九三非正位。而阳德特盛。故曰父蛊。阴阳既离而不和。上下相从而有界。其终虽善。其中必难。故曰小有悔。无大咎。以九三逼近外卦。与悔易接。非九二之得守贞也。然蛊卦全卦。皆取始悖终吉之义。虽小有悔。仍无大咎。就事理言。干父之蛊。必强有力者。以强遇刚。恒易折。而以卑上接六四六五之柔。相与协济。犹之得良朋以相佐助者。则虽有重刚之嫌。终得和巽之用。此有悔可无大咎也。

象曰:干父之蛊。终无咎也。

孔子《宣圣讲义》

此申明爻辞之义。而见干蛊之不易也。九三为人爻之始。以内交外。而与六四亲。虽阴阳各极。而刚柔得调。此其终能免咎也。譬诸孝子贤女。虽历艰险。犯忧虞。而因志气坚强。友朋协助。是能干父之蛊。以成事业之功。犹神禹之治水。少康之中兴。其所为虽艰难。而其成则伟大矣。本爻以人事为先。则所需于人者。不独坚强之才。且须温和之德。方能始终不懈。德业并新。此爻辞言外之意。读者当细昧之。

六四:裕父之蛊。往见吝。

孔子《宣圣讲义》

此蛊六四爻辞。言本爻之用也。六四为外卦之始。属艮卦之四爻。而与九三同为人爻。九三以重刚失中。六四恰与之反。四为阴位。六为阴爻。以柔居柔。其道本乎坤。其德依乎艮。坤静而艮止在外。为动而得静。为行而协止。有进退抵啎之象。而下接巽之两阳。上邻六五、以应上九。是在群阳之间。四与二同功。退与初爻配初六九二。一阴一阳。以和于内。六五上九。以交于外。而得九三相济。亦属一阴一阳。是其前后相调。居中能协。故为吉爻。而能裕父之蛊。父者指阳爻。蛊者因相错。裕者宽也。书所谓垂裕后昆之裕字。与此一义。不曰干者。正以重柔居中其志纯静。其德悠长。非如前后各爻之强悍促迫也。干言其才。裕言其德。言才赅德。而以才称。言德赅才。而以德胜。曰干曰裕。必才德兼具而六四德优于才。故独以裕称也。裕之为用。虽同属孝子贤嗣之事。而其进也舒迟。其成也远大。盖不忍遽背其亲之所为。不欲急彰其身之美誉。则委曲以图之。徐徐以致之。或以所为而归美于亲。或以所得而全誉于上。使外人不以功业惊其能。智勇称于世。则虽一样干父之蛊。而其行止异矣。故称之为裕。裕犹豫也。豫为之谋。豫以成之。无不出于豫。则本雷地奋豫之义。而获殷荐配考之功。以其豫于己者。必豫于亲。豫于前者。必豫于后,。则先人因我而终豫。我之子孙亦因而永豫。此书垂裕之意也。曰蛊者必有末能豫也。今以豫见称。则蛊非蛊矣。此裕父之蛊。实为光前启后之业。天下且被其泽。而莫不同裕。天下同裕。则虽有父之蛊。终亦元害于事。此以柔克之利。实优于刚克者也。然既曰裕。而道在柔。则进也、不可造次。其为也不可鲁莽。则宜顺事理之自然。依时机之自至。待其来而后动。因其可而后行。故爻辞有往见吝之占。为不可急急以求见也。匆匆以为功也。往与来对。见与隐对。盖父之蛊有难显者。则不可见。有难遽者。则不可急。当知雷地之奋豫。不宜于干蛊之时。恐读者因裕而思奋。乃明往见之戒。往有自干之义。见有自衒之嫌。自干者多恃其能。自衒者多好为誉。皆非裕蛊之道。此所以为吝也。吝者啬也。行而不通。予而勿舍。曰吝。言六四以柔道胜。处失中之地。有交错之艰。固有进退易阻、行止难畅之象。而本艮止之义。率坤静之德。皆宜侍时以行。自晦以守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