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教附注》
干蛊二宇有深义。不仅为盖前愆己也。以蛊训为事。事必有功,无过固为干蛊。而要在于立功。盖无事功。不足以孚元亨之治。此舜禹之所为,诚称干蛊者矣。
九二。干母之蛊。不可贞。
孔子《宣圣讲义》
此蛊九二爻辞。言九二之用及其义也。九二居内卦之中。得位之正。而下接初六。上连九三。一阴一阳。交错其侧。此蛊之象也。以阳乘阴。而得正位。以应于六五。有母之象。以母之蛊。值乎时位之宜。因中正之德。以应交错之事。则其所为必有成。爻辞谓干母之蛊。明其克正其事。绍其德。以令其母。与初六之干父蛊一义也。初六以阴承阳。故比于父蛊。九二以阳居阴。故比于母蛊。盖蛊在前。干之者在后。父母二字。不过由阳爻阴爻之分。不宜太泥。然称父母者。必在先也。而干其蛊者。必后人也。按之卦象。巽为长女。艮为少男。尤有母子之象。唯以爻论。初爻近于承父业。二爻近于绍母德耳。推而言之。则臣之于君。仆之于主。幼之于长。卑之于尊。或男或女。其有所承绍皆同。则视为干君上之蛊。尊长之蛊。亦无不可。爻辞独举母者。以爻象之近。举以明其例耳。凡卦辞之称谓多类此。不可贞者。文中省一不字。谓不可不贞。然就今文言。则应作二句。即不可与贞。或可贞、均通。盖九二所得以干母之蛊者。在能贞也。贞、正也。中道也。言干蛊者、不可自贞。以孚爻象。而于不可干者。唯仍贞以善其后。果母之蛊。不得其子女。而成为昏乱迷惑之时。则子女者。以贞正之。贞在己。正指母。贞不言正。子女不得强正其亲也。故曰不可贞。意即不得于母。唯自贞。犹晋申生之于其亲。不得回其心。乃自贞其身。此后人称之为贞也。或作不与可贞读。意谓不则可贞。义亦相同。言干父蛊与干母蛊。略有异也。父蛊必干。而重在身后。母蛊可干与不可。当视其时情事。所谓母蛊者。不过家事。女子主内故也。非如父之蛊。足以影响家国天下也。且母易事。非如父之严。苟自贞不懈。必能动其慈爱之心。则虽蛊、犹不足为害。故不必强干之也。又况九二得位乘时。今之所为。固无不宜。前之所遗。亦非尽悖。则为之承绍者。第尽其贞。即足以玫于至善。为其得中道也。得中道者。不可有过不及。若持之太过。犹不及也。过不及者。皆背中道。是失爻德。失爻德者、不成事。则欲干之者,反害之矣。
象曰:干母之蛊。得中也。
孔子《宣圣讲义》
此申明爻辞之义。而见中道之可贵也。中道者即贞也。贞何以为中道。卦例内贞外悔。九二居内之正位。为贞德之大本。能贞、即行中道。失贞、即乖中道。为人后而乖中道。安望其干前人之蛊。则知贞之为九二要德。所以克干母之蛊者。正以能贞。贞本爻义。能贞则能保全其守。凡内卦皆重守。故人道先利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