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证释》二十七章:泽雷随(卦)

《宗主附注》

随为乾坤交错之卦。而异于泰否。则以兑震为乾坤之变也。兑震各得乾坤之数。合之成一乾坤。分之则为兑震。故可亲为乾坤错杂之卦。而非乾坤交互之卦也。然错杂者为位。而其遵仍交互也。故名为乾坤之交。即泰否之变也。凡各子卦。交互而成三阴三阳者。皆如此例。皆称为泰否之变象。泰否异类。阴阳至惰。而随之六爻。上下交错其位。来往同环其途。则为类有同有异。而致用亦有同异也。随象虽错。而分配得宜。数虽杂。而调剂得中。故为吉卦。能体乾坤之道。以通常变之德。故曰随时。时自天成。称天时者。多包地利。此随之四德具备。而能顺天时。以应地利也。然彖但曰随时者。尤重在天道。盖震长子代乾。兑少女亲父。最得近于天。而克孚于乾时也。故象以向晦宴息为言。亦顺天因时之意耳。

又曰。随卦之用。所包者广。而象辞独以向晦宴息为言。是中义理。人多未明。盖古时物质简陋。测时验日。睢凭日之晦明。作息饮食。唯依时之早晏。故古歌日出而作。日入而息。日中而食。入夜而寂。皆时时流露于谈笑中。为以适人之生存。孚天之气候。节劳逸。则养其力。顺温凉。则保其身。定起居。则动止有度。而易防奸。明工作则勤惰有稽。而易兴业。官上制之为法。民人守之有常。举国从之。不失其时。天下听之。不违于道。故人生与天道相合。物业随时令以成。视为固然。莫知其纪。则皆古圣人之教也。而易特着其例焉。治历明时。为一岁之计也。向晦宴息。为一日之计也。论语所谓使民以时。尚书所谓敬授人时。皆此旨趣。大之则尽人以合天。而返本复始。小之则法天以为入。而保生善身。肯不得不明干时。此随时之义之为大矣。智者见智。仁者见仁。百姓日用而不知。此所以谓之大。故随时之精。推于体天立极。位育无强。而其粗。则起居饮食之事耳。举细足以明巨。着易足以知难。随象辞之谓乎。故向晦者。天道之自然。宴息者。人事之节制。天道不变。人事顺常。天道无穷。至诚不息。天道往复。作息有时。此易之含有三要义。不易。变易。知易。而肯见之于随卦也。随看顺变以为常。因常以达变。变而不变。不变而变。此随时之义。而序所谓为无故也。正如日月代迁。旦夕交递。无一时之旧。而无非常。无一刻不在变中。而无由见其变象。此则随之真意趣。亦象辞所含真窍妙也。

初九。官有渝。贞吉。出门交有功

孔子《宣圣讲义》

此随初九爻辞。言初爻之用也。随之初爻。即震之初爻。以震奋之象。乘刚阳之动。位虽在下。而升进之势。前途末可量。故以官称。官者在位者也。初爻上与九四应。而皆刚。官位甚隆。只以六三六二两爻为之阻隔。其升进必有变。渝变也。越也。渝其初志。变以相从之道也。而阳德方新。刚能柔用。则仍为吉。以善保六二之中位也。贞吉者。以贞得吉也。处变之道也。顺静而不失其正。则为贞。贞则吉矣。初爻居下。本地位也。顺承从上。利贞之德所着也。故有贞吉之占。以震之一阳。志在向外。阳升而好动。虽有贞吉之训。郤非株守之论也。故曰出门交有功。言其进必得志也。交。近指六三。远指九四。一阴一阳。相辅成用。曰有功。即有成也。盖初九居则宜贞。进则有成。行止不相类。正以随之为变。以时为贲也。有渝二字。明指多变之秋。贞吉则有守。有功则有为。有守有为。乃蓄德之士。而乘时之才也。要在内不失其贞。外得其友。内外相倚。所如必成。此随初爻之妙用。恰与卦象孚。读者可细悟之。总不外上所云作息有度。行止得道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