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佚存》374、《京津》3695及《屯南》379甲骨拓片为:(“日月”二字释为“明”字,我没有见过帛书实物,如帛《易》“日月既望”中“日月”也只占一字位置,则可最终落实。)
“癸酉贞,明又(有)食,惟若。
癸酉卜,明又(有)食,匪若。
癸酉贞,明[有]食,[告于] 甲 。”
甲骨文中“日有食”和“月有食”(有作又,食作识{去言旁})见《甲骨文合集》的“乙丑贞,日有食,其[告]于上甲”;《合集》“庚辰贞,日有食,告于河”;《屯南》726“壬寅贞,月有食,王不于一人咎一。”等很多。由晁氏所引孟熹“几望”作“既望”,并云:“十六日也。”知“几”作“既”为最古文,而韩婴、梁丘贺、京房本作“近”只是西汉时古文也。同时也可证明宋·朱震《汉上易传·丛说》所言:“孟喜、京房之学其书概见一行所集,其要皆《子夏传》所出。”不至确也。(《子夏易传》为韩婴所传,非孔子弟子卜商字子夏者。)
《释文·系下》言:“大宝,孟作保。”宋本、《集解》本同作宝,帛《系》作“费”。龖案:《书·金縢》:“宝命,”《史记·鲁世家》作“保命”。《左传·庄公六年经》“齐人来归卫俘,”《左传》及《公羊》、《谷梁》之《经》并作“卫宝”。杜预疑左氏《经》误,孔颖达《正义》言:“‘(类俘保字)’、‘宝’古字通用。或‘ (类俘保字’)字与‘俘’相似,故误作‘俘’。”《春秋经》独左氏作“卫俘”,当是汉初张苍所献古文,《公羊》、《谷梁》皆今文也,孟喜《易》作“保”证明孟氏恢复之《易》为真古文也。
《说文》引《易》曰:“‘龙战于野’,战者接也。”帛书《二三子》云:“‘龙战于野’者,言大人广德而下(糹妾)民也。”龖按:《说卦》和孟喜、干宝皆释“战”为“相薄”,《说文》释“战”为“接”义与帛书《二三子》同,而不同于诸儒之言。《汉书·儒林传》言:“孟喜得《易家侯阴阳灾变书》而改其自已所受师法。”龖更以为所谓《易家侯阴阳灾变书》当为类似于近现代出土的上博简《楚易》、包山卜简、马王堆出土的《帛易》、夏侯灶墓出土的《阜易》或秦简《归藏》等之书。《说文》引《易》曰:“地可观者莫可观于木。”现行《易》文中无此句,当为孟氏古文《易》盖即《易家侯阴阳灾变书》中之文也!!!
《周易正义》序云:“《子夏易传》曰:‘虽分为上下二篇,未有经字。’孟喜曰:‘《易》分上下二经。’”
现存孟氏《易》有:
帛《易》作“夕泥若厉”。《说文》小徐本云:“(骨易),骨间黄汗也,从骨易声。《易》曰:‘夕惕若厉。’臣锴曰:当言读若《易》曰也。”大徐本“汗”作“汁”,言:“读若《易》曰:夕惕若厉。”小徐本云:“夤,敬惕也,从夕寅声。《易》曰:‘夕惕若夤。’”大徐本同。龖案:此可证五经无双的许叔重以“惕”当“(骨易)”解,由“《说文》言:“其称《易》孟氏,”知孟喜本古文《易》此处为“夕惕若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