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文》言:“(每卜),《易》卦之上体,《商书》曰贞曰(每卜)。”臣锴曰:“《尚书》曰贞曰(每卜),今借悔字。”龖案:阜阳汉简《周易》“悔”多有作(每卜)字者,同时此本文中不讳汉高祖“邦”字,说明阜《易》为刘邦称帝前古本也。
《说文》引《易》曰:“忼龙有悔。”“忼”宋本、《集解》本同作“亢”,帛《易》作“抗”,《二三子》作“杭”,帛书《易之义》和《汉书·王莽传》同引作“炕”。知孟氏古文《易》本作“忼龙有悔”也。
《说文》云:“坤,地也,《易》之卦也。”帛《易》作川,石经梁丘贺本作巛。此说明孟氏古文《易》、宋本、《集解》本同作“坤”也。
帛《易》、熹平石经梁丘贺本“渎即不吉”,《说文》言:“黩,握持垢也,从黑卖声,《易》曰:‘再三黩’。”此孟氏本古文《易》以“渎”作“黩”也。
《说文》引《易》曰:“‘龙战于野’,战者接也。”“龙战于野”,帛《易》、宋本、《集解》本同,阜《易》“龙”作“蠪”,帛书《易之义》“战”作“单”。帛书《二三子》云:“‘龙战于野’者,言大人广德而下(糹妾)民也。”《坤文言》“阴疑于阳必战为其嫌于无阳也故称龙焉”条下《周易集解》引孟喜曰:“阴乃上薄,疑似于阳,必与阳战也。”龖按:《说卦》和孟喜、干宝皆释“战”为“相薄”之义,《说文》释“接”义与帛《易》同,而不同于诸儒之言,好一个“独得隐士说”的孟喜并“《五经》无双”的许叔重。
《说文》引《易》曰:“乘马驙如。”“驙”宋本、《集解》本同作“班”,帛《易》作“烦”。则孟氏古文《易》作“乘马驙如”也。
《说文》引《易》曰:“匪寇婚媾。”宋本、《集解》本同,帛《易》作“非寇闽厚”。此说明孟氏古文《易》、宋本、《集解》本同作“匪寇婚媾”也。
《说文》引《易》曰:“泣血慩如。(心旁在下)”宋本、《集解》本同作“泣血涟如”,帛《易》作“汲血连如”。此说明孟氏古文《易》、宋本、《集解》本同作“泣血慩如(心旁在下)”也。
《说文》言:“吝,恨惜也,从口文声。《易》曰:‘以往吝。’(口文彡)古文吝,从(文彡)。”又云:“遴,行难也,从辵粦声。《易》曰:‘以往遴。’”马衡先生云:“二三七 《易》下经家人至小过廿六卦。家人卦终吝(爻下加口),今本作吝。《释文》于说卦‘为吝’下云:‘京作遴。《说文》辵部‘遴’下引《易》曰‘以往遴’,而口部吝下引《易》则作‘以往吝’。(许君于《易》称孟氏,而前后所引有异文。段玉裁云或兼称他家,或孟《易》有或本,皆未可知。)此不作吝而作吝(爻下加口),当是吝字或体。《广韵》云:‘吝、俗作吝(爻下加口),’误矣。”龖案:由帛《易》吝分别作“哭(犬换文)”和“閵”,知孟喜本古文《易》当也“吝”、“遴”两出,而京房本有作“遴”乃承焦赣遡追孟氏本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