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淮海战役的指挥者正名考
作者:王忠新
为淮海战役的指挥者正名考
鲜血凝成的历史不容被轻易颠倒
1989年11月,85岁高龄的邓小平接见二野战史编写者,回忆淮海战役说:“淮海战役成立了总前委,由五个人组成,其中三个人为常委,我当书记。毛主席对我说:‘我把指挥交给你。’这是毛主席亲口交代给我的。淮海战役的部署决策是我根据中央军委的指示主持决定的。”他还在其它公开场合(包括接见国际政要和记者)多次提到:“我是一个军人,我的真正的专业是打仗……淮海战役是我指挥的”。
《邓小文选》第三卷和《我的父亲邓小平》、《邓小平的军事谋略》,影视片《风雨钟山路》、《大决战》第二部《淮海战役》等,都沿用了邓小平:“淮海战役是我指挥的”说法。包括淮海战役纪念馆重新设计的布展,雕塑的“总前委”塑像群,都突出了“总前委”,更突出了时任的军委主席邓小平。可淮海战役是邓小平指挥的吗?邓小平没大言不惭?没贪天功为己有吗?!看看事实怎么说。
一、淮海战役的三个阶段和重大意义
淮海战役,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中原野战军在以徐州为中心,东起海州,西迄商丘,北起临城(今薛城),南达淮河的广大地区,对国民党军的第二个战略性进攻战役,此役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主要歼灭黄伯韬兵团。1948年11月8日,国民党军何基沣、张克侠率部2万余人战场起义。10日,华东野战军把黄伯韬兵团分割包围于徐州以东的碾庄地区,经10天逐村恶战,至22日全歼敌军10万余人,敌兵团司令黄百韬自杀。同时,中原野战军为配合作战,11月16日,攻克宿县,完成对徐州的战略包围。
第二阶段,全歼黄维、孙元良兵团,对杜聿明集团围而不歼。11月23日,中原野战军在宿县双堆集包围了赶来增援的黄维兵团12个师。28日,蒋介石被迫决定杜聿明率第2、第13、第16兵团放弃徐州。12月4日,华东野战军将徐州逃敌孙元良第16兵团包围歼灭。同日中原野战军和华东野战军集中9个纵队的优势兵力,全歼黄维兵团12万余人,生俘黄维。此后,为配合平津战役,按中共中央军委的统一部署,对杜聿明集团围而不歼,部队休整20天。
第三阶段,全歼邱清泉、李弥两个兵团。1月6日至10日,华东野战军全歼杜聿明集团,包括邱清泉、李弥两个兵团共30万人,俘获杜聿明,击毙邱清泉,李弥逃脱。
战役自1948年11月6日至1月10日,历时65天。我军参战部队60万人,敌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