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万人,共歼敌55.5万余人,使蒋介石南线战场精锐尽歼,基本解放了长江以北地区,为解放军渡江作战奠定基础。毛泽东在战役结束第四天发表关于时局声明中:人民解放军无论在数量上士气上和装备上均优于国民党反动派政府的残余军事力量。只要解放军向残余的国民党军再作若干次重大攻击,国民党统治即将土崩瓦解。
二、“淮海战役主要是华野打的”
那么,要回答在这场以少胜多的战略大决战,到底是不是邓小平指挥的,先要看清一个事实,淮海战役主要是谁打的?刘伯承则坦言:“淮海战役主要是华野打的”!
1、华野兵力装备数倍优于中野。兵力对比:中原野战军4个纵队(1、2、3、6纵)有三个纵队每纵队仅两个旅,只一个纵队是三个旅。华东野战军9个纵队(1、3、4、6、8、10、两广、特种兵纵队与中野11纵)共24个旅,粟裕还可指挥许世友、谭震林强悍的山东兵团的三个半纵队。华野参战的部队41万,是中野的兵力一倍多。装备对比:华野全都是美式装备,中野转战大别山部队减员至5万余人,重武器都被迫全部弃之山林原野。
2、华野占歼敌55万总数的80%以上。整个淮海战役,华野第一阶段歼敌14. 08万余人,第二阶段歼敌10. 8万余人,第三阶段歼敌17. 6万余人,共歼敌42. 5万余人,占歼敌总数的80%以上。中野第一阶段歼敌约2万人;第二阶段歼敌约7. 9万人(歼黄维兵团约7. 8万人、李延年兵团约0. 1万人;第三阶段休整,合计歼敌约10万人,占歼敌总数约18%。从歼敌数看,华野是中野的4倍多;从自身兵员伤亡数和弹药消耗数,华野都是中野的3倍以上。
3、陈士渠率华野三个纵队主歼黄维兵团。淮海战役中,中野的最大战绩是包围黄维兵团,可中野从大别山出来,重机枪都很少,吃不下黄维兵团,故向中央请求华野支援。华野参谋长陈士渠奉粟裕之令,率华野清一色美械装备的三个纵队增援中野。但陈士榘却要由他全盘指挥,这等于拿走刘邓兵权。邓小平无奈,只好同意陈士榘担任总攻黄维兵团的总指挥。也就是说,中野歼敌约10万中的歼灭黄维兵团的7. 8万人,还是华野担任的一线总攻,还是华野参谋长陈士榘担任的总指挥。也就是说,整个淮海战役,邓小平连打黄维兵团都没捞着指挥。如此算下来,中野能歼敌多少?
难怪邓小平一任中央军委主席,就让陈士榘退下来,也未安排中顾委委员等任何职务。1988年7月,当邓小平主持授予红星功勋荣誉章,陈士榘是拒绝出席人员之一。
三、淮海战役的“总前委”徒有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