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不要重走集体化的光明老路

1031【徐能毅】现在请中央党校经济学教研部教授徐祥临发言。

1031【徐祥临】今年上半年,作协主席铁凝同志在中央党校学习的时候,给我们提了一个问题,在新常态下,我们作家文艺工作者如何落实总书记在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当时我冒昧的回答了一下,我说关键是作家要像毛主席,习总书记讲得那样,要深入到基层和群众之中,了解群众的伟大创造。当年小岗村解决了回答了大寨比较难解决的问题,但是像小岗村那样简单的大包干,集体的功能基本丧失了,产生了一系列问题。但是在我们基层又有很多农村人家自己创造,既不是大寨也不是小岗,人家既发挥了集体功能又发挥了个体的积极性,解决了小岗村不能解决的问题,我说我们的作家给予反映了吗?今天王宏甲老师的《塘约道路》回答了铁凝主席中央党校之问。

1032【徐祥临】要说从新常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三去一降一补”的角度看,塘约也回答了。我调查了一下,塘约从2014年以来,这三年用电量平均每年增长35%,国家能源局提供的数据,用电量增长1%GDP增长1.2%,塘约GDP增长了多少你算吧。这个统计上没有反映,数据就在这儿,如果按照塘约这样干,我们的过剩产能,过剩库存就是有了很好的去处,国民经济增长就能获得强大的动力。

1033【徐祥临】接下来要回答王宏甲老师,包括陈鹏鸣同志所说的,塘约的道路能不能推广呢?在座的可能有这样的疑问,我不知道是不是有人给你们提出这个问题,这个典型可能是你们用钱堆出来的,不知道是不是有这样的疑问,估计会有。2015年,中央到县四级财政向农村的支农资金投入是3万亿以上,农村户籍人口不到10亿,9亿多,一个人平均3000多。塘约3000多口人,一个人3000,一年就1000万。这三年就给3000万。

1034【徐祥临】刚才我跟左文学书记核实了,大概投入也就是3000万左右,之所以能使用出效益,就在于塘约像总书记说的人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了,改革是什么?重新把农民组织起来,发挥集体经济的制度优势。这个集体经济有没有制度优势?中央党校教授,特别是经济学部应该给予回答,我们试着做了一点探索,给予一个回答,我认为土地集体所有制的优势就在于集体成了代替当时黄梅两家的地主。黄梅两家地主收地租,归自己,现在左文学他们干的,到现在今年集体收入200左右,200万凭什么获得呢?不只是左文学有本事,书记支持,这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没有土地归农民集体所有,左文学把大家弄在一起,书记凭啥支持他,所以地主是集体,集体不管怎么说,渠道很多,反正我弄了一点集体收入,这个集体收入干什么呢?为你创造集体收入村里的经营者、劳动者服务,而且收多少,怎么收,这个钱怎么用,都是由集体这个地主他们商量决定的。这样的话在经济学上就产生了一个新的规律,就是土地所有者,经营者,劳动者三者利益的和谐统一,而在一般的私有制市场经济条件下,所有者、经营者、劳动者三者是利益对立的,地主愿意地租高一些,经营者愿意地租低一些,工资少一些,劳动者愿意工资多一些,这是三者对立的,而在塘约村,你去分析,所有者、经营者、劳动者三者是利益和谐统一的。我的看法是,这种三者利益的和谐统一,只有在我们共产党领导下搞集体所有制,又搞市场经济,才能产生的一种新的生产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