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至于最后只要杨振宁一出现,人们立即就会去寻觅翁帆的身影。“以前只看过照片,她长得很漂亮,还有书卷气。我想知道他们夫妻的幸福生活是怎么维系的。”南京大学数学系女生小张对媒体说的这句话,最能代表普通民众的心理。
虽然杨振宁夫妇很乐意配合媒体,甚至“十指紧扣”这个词已经成为媒体形容他们夫妇的招牌名词。但翁帆的面容却越来越暗淡,不笑、黑脸、嘴角八字纹,都成为大众舆论恣意评判她的证据。
30岁:没有怀孕也不宜要小孩
丈夫年迈带给翁帆的,除了对于结婚动机的恶意揣测,还有传统文化对于“无后为大”的嘲笑。
2006年,翁帆30岁的时候,网络开始恶搞她怀孕生子谣言。网民像遇到了一个难得的发泄机会,将这个传言冠以“本年度最佳笑话”等字眼恶意散播。
人们嘲笑的,无非是这对老夫少妻的床笫生活,以及对于翁帆老年生活隐含的恶意揣测。
35岁:再次返校就读建筑学博士
翁帆这个人,逃避现实困难的方法,就是躲回学校。
跟前夫离婚之后是选择再次攻读研究生,跟杨振宁再婚备受关注,又选择到清华大学建筑系深造博士学位。
“师妹的老公都拿诺贝尔奖了,(我)表示压力很大。”2011年9月,水木清华网站一名网友就爆料,翁帆在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攻读博士学位。清华随后也证实,翁帆目前在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建筑历史专业攻读博士学位。
正如翁帆的“师兄”发贴所流露出来的羡慕之情所暗示的那样:别人付出多少努力都未能如愿读清华博士,翁帆悄无声息的就成了清华园的博士生,还用说什么呢?
38岁:结婚十年寡淡平凡
但读书并不能完全化解生活矛盾。
翁帆的生活方式,在结婚前倾向西式:她喜欢喝咖啡,深夜还和朋友在网上聊天,早上起得很晚。婚后,她渐渐把自己的作息时间调整得和先生一样,早睡早起,很有规律。
一般来说,他们每天早上8点准时起床,香港的家里没有请保姆,翁帆就自己动手准备两人的早餐:两杯牛奶、几片烤面包、两个煎蛋,简单而有营养。吃过早餐,杨振宁去学校上班。这几年,他的工作主要是利用自己的国际影响力,为香港中文大学和清华大学引进学术顶级人才、筹款发展高等学术研究工作。
先生上班去后,翁帆就在家里看书、修改论文。中午12点,夫妻俩吃一点简单的午餐,然后午休。下午两点多,夫妻二人各自工作。晚餐一般安排在6点半左右。在北京,家里有保姆帮着做。在香港,翁帆有时自己做,多数时间到外面吃。杨振宁很喜欢香港酒楼里的餐后甜品,翁帆则不敢多吃。这种平淡如水的生活,带给翁帆的是消耗还是滋养?我们不得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