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证释》二十六章:雷地豫(卦)

《宗主附注》

豫卦辞象均关重要。乃天下国家治乱之机。谦为人道。豫为治道。谦主德而重在人。豫主法而重在政。故古圣人建邦立国。定制设度。莫不本于豫。而其政可垂久违。法度可范围天下。皆用豫之义也。有志于政治者。必先注意焉。

又曰。豫卦之用。在于便利。以有可利用之时地。居中御外。如臂使指。无不如意。河南称为豫州。以在国中也。昔代建都。必择于此。亦就地利以便人事之意。故名豫。正取豫卦之象。天子居中央。而侯国环拱于四方。即豫卦所关建侯之义。本卦象一阳在中。领率众阴。而皆应顺也。此建国必因地利。必孚天时。必合人情。必达物理。而都城所在。必超于全国之上。所谓建瓴之势。顺动易成。四方同应。若僻在一处。失其控驭之效。必将遗弃国疆。以授他人。正如卦象或师或比。各有偏注。徒供一事之用。一部之效。而非豫之所碍也。建国如斯。其他政令亦莫外是。失中则必有所损。就正则能得其全。天地各有中心。日月各有正轨。不得相差也。豫之彖辞。引天地日月顺动为喻者。实此义也。悬象以为则。立标以为识。莫不以至高至中者为最宜。何况一国政令所自出乎。故豫卦以建侯行师为言。可见古人之善用豫矣。

《宏教附注》

豫为治道。而首重赏罚。足见政治之要矣。读者于此。可以明古人致治之原。以后所讲。尤关重要。盖罚要以顺成。要合中道。信赏必罚。而在公平。方使天下成服。天下之乱。末有不失于赏罚者。赏罚不当。民心不平。则乱起矣。此豫言治。必重赏罚。而赏罚必贵顺动。则其为利。全在得富。利字从刀。而半为和字。则可见利虽有决择。而仍将成其和。不和者。必不利。而罚亦及之。

象曰:雷出地。奋豫。先王以作乐崇德。殷荐之上帝。以配主考。

孔子《宣圣讲义》

此释豫卦象。言豫之见于人事也。夫豫有天道焉。有人事焉。天与以豫。而人受之。人报以豫。而天享之天人交豫。豫之至也。此豫重在人事。而首在报德。唯祭祀为报德之本。而天与祖同享之。尤见天人合德。以成其豫也。雷出地上。乃生气之升腾发扬也。雷以动之。天下同震。其势勃然。其气崛起。有如物生之茁。泉流之涌。故曰奋。以当冬令垫藏。久伏思起。俄逢春动。夺出土中也。是豫为天下同春之象。生生不息之道。年有春季。物以春生。生于春者。阳之动也。豫以震卦一阳直升于坤之上。象地中之物。启生于地面。一也。唯生者有本。出者有自。何本乎。天也。何自乎。阳也。震之一阳。得夫乾者也、故生之本。天也。人之所生。祖也。祖有祖。莫非同出于天。祭阻者。不忘本也。祭天者。亦不忘本也。祭祀之义大矣哉。或者谓周以孝治天下。故重祭祀。实则由来久矣。人莫不有其砠。莫不有其生。生于天。则祭天。生于祖。则祭祖。祖犹天也。不有天。则生安本。不有阻。则生安自。豫者余也。有本始豫。无本者。朝生夕灭。莫知所存。何由豫哉。故祭祀为豫之道。上有所豫以育下。下有所豫以奉上。乃生生不已。豫之无穷。穷则豫绝矣。阳在天地间。循回无已。或升或降。或消或息。阳不绝也。绝则生断。有生者、必有此阳气。而豫着其用焉。夫治民者。先育之。后教之。育犹生之也。教犹育之也。唯教先孝敬。正以豫之不可已也。孝其亲。以知身所豫。而复豫其亲。敬其天。以知性所豫。而复豫其天。天人同豫。祖孙同豫。而后天下永泰。人类永安。此有国者必先以孝敬教其民。教之先其身。身行令从。天下同化。故豫之象辞曰。先王以作乐崇德。殷荐之上帝。以配祖考。身作则也。豫以予象成义。予之象、使有效也。先王不指一人。莫不如是也。作乐崇德。豫之道也。不豫何乐可作。何德可崇哉。祖豫其孙。天豫其人。乃得作乐崇德也。夫乐者。心之诚。德者事之光。心有诚悦。以奉于先人。德有光辉。以媲于上帝。则作乐也。崇德也。礼仪斯备。而诚意可接。光耀斯临矣。此乃神人交会之道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