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证释》二十六章:雷地豫(卦)

初六:鸣豫。凶。

孔子《宣圣讲义》

此豫初六爻辞。鸣豫鸣义与谦上六爻正同。盖一处谦之上。一居豫之下。其地似异而实同。豫以一阳居第四爻。与初相应。以阴求阳。有如鸟呜求友之象。唯在下卦。又居初爻。处潜息之地。当垫伏之时。是宜静以顺之。不当急于求见。故鸣豫为凶。且谦之鸣。以自卑也。虽鸣无所招忌。豫与谦反。豫而自鸣。人将嫉之。故凶。盖豫之呜。多自负而侈泰。不知天下不豫者多。以己之豫。而鸣于众。犹斗奢争富之意。人将鄙其俗。而妒其夸。或且招盗贼之觊觎。为祸害之媒介。情之所同。势之所迫。羡富而耻其贫者有之。失求而怀其怨者有之。苟静以安居。淡而无汰。则亦免咎之道。今以在下位。无功德以闻于人。素佚乐。为恣嫚以骄于众。君子遇之。不过嗤其愚而已。小人遇之。末有不怒其妄。而思有以泄其恚者。故豫不易处。尤不易鸣。果当功业既成。德泽己远。己不鸣。而人皆誉之。则又何凶言。初六之鸣。不当其时。其所谓凶。自取之也。

象曰:初六鸣豫。志穷凶也。

孔子《宣圣讲义》

此申释爻辞之义。而见志之穷也。就卦爻言。阴主降。德主静。初六在下。无可降。而不能自静。则所往皆不免于咎。是其志当穷也。在他卦以极为穷。多指上爻。而豫之穷在初爻。则以全卦仅一阳。而在外。其内纯阴。无所附丽。又当豫之际。以宽裕为贵。初六逼处于下。地非宽余。不自知其所处之艰。而反鸣其所承之豫。因豫反为不豫。故曰志穷。穷者绝也。言自绝于豫也。正如富家子弟。承先人之业。固可安居适性。乃蠢然不识人世之进退。贸焉自恃家赀之富足。而以财贾祸。日趋困穷之喻。盖由己志不立耳。故曰志穷也。夫谦上六曰鸣谦。志末得也。今曰志穷。其意固同。其用则异。谦以卑抑。无所得咎。志虽末得。尚无凶也。豫易自满。其气浮夸。其志乃穷。而不免于凶。故承豫难。处豫尤不易。况初六之豫。其力既弱。其年又稚。其地既卑。其辅又无人。则其志穷。亦可见矣。或曰。志者心所之也。志穷。心往于穷。犹自求其穷也。人末有自求其穷者。而因不得向于达。乃反而趋于穷。虽非初心。犹自欲之。譬如子弟不肖。日趋下流之意也。何以处豫而志穷哉。则由天道之有偏。而人事无以救正之也。如居上流。易于随波而下。苟无识途者为之牵挽。末有不日就下矣。初六在下。而恰与九四相应。人之求显。物之求崇。乃常情也。以居下而豫。岂不欣上位者乎。故望九四而心跃跃欲试。竟忘其为下位。而遽干其上。竟忽其无所知。而姑衒于外。此所以为鸣豫之象也。鸣者凶之因。豫者穷之缘。苟不鸣。则免于凶。不豫。亦免于穷。天下祸福之相倚也。如此。由斯爻之辞。又足证明因果之说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