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证释》二十四章:火天大有(卦)


《易经证释》二十四章:火天大有(卦)

孔子《宣圣讲义》

大有与同人为往来卦。同人之反即大有。然大有与同人虽反。究异他卦以反而吉凶互异也。大有同人反而相成。非泰否可比。可视为前后卦。亦可名为因果卦。盖同人之终。为大有之始。循环相继。不相反。故在同人为亲。在大有为众。亲之于众。犹近与远。昨与今也。时地之殊耳。按卦象言。上离下乾。一阴五阳。而阴爻居上。是与同人反也。以阴贵而阳从之。是与同人类也。同人阴在内。故主于外行而进于内。大有阴在上。故主于下始而归于上。物所归也。一阴独尊。俯携群阳。众物备具以待用。众材咸集以备采。故曰大有。其与同人相成者。同人始终在外而未达。至大有乃成其用。见其功。是大有即同人之应也。上离为明。下乾为健。离以丽物。物乃丽之乾以生物。物乃生焉。生者成之。丽者纳之。如春种而秋获之。前植而后收之。故比于年丰。资于物富。丰富即大有也。大有年即丰年。以物众多也。物慨一切言。凡所以收获而利用者、皆物也。在事为功。在材为用。在花为实。在产为育。故名大有。有者育也。大育则无不育矣。乾主大生。先天之父。离主明成。后天之主。一先一后。两尽其德。此生成之本。发育之原也。离出于坤。而代乎乾。为后天之宰。凡物所资生长者。故象曰。如天地间无曰。则无生无长。不问何物。举赖曰之光热。而生长育成。曰不照者、无生物。曰不足者、生物枯萎。此人人所知也。春夏之时。温热之地。物盛生繁。冬秋之时。寒冷之地。物凋生绝。故曰之功用。以中天为着。大有曰在天上。象春夏之曰。温热之区。则其物之富。材之丰。可以见矣。故大有不言物。而知物之繁。不言生。而知生之盛。此由卦象可得其义也。同人曰在天下。犹冬与夜。所以怀育温润以待春与昼。是其先事培植之时。而大有则属勃兴奋发。以迄于成熟之象也。故曰同人大有。犹因果也。先后也。

就爻象言。下卦全阳。上唯五爻为阴。五为正位。阴居之。以柔临刚。以阴主阳。是六五一爻。为全卦主位。阳来辅从。如众服主。而阴柔本下降。阳上升与阴相接。刚柔相得。无往不通。故主成而得亨用也。盖阳爻本乾九。阴爻本坤六。九六相孚。不失其正。则共成大用。以亨利天下。如同人阴在下。则处境多逆。末能大用。故不及利物。而止于同人。大有则升降均宜。进退无碍。上下相协。远近咸从。故有亨通利物之功。说着谓大有以阳从阴。以柔伏刚。似为末顺。是不明先后天体用之异也。先天乾为父。离为女。女宜从父为正。后天离为主。乾为从。则从宜随主为当。乾在后天地居西北隅。而离乃进于正位。大有离恰得其正。乾顺适其宜。故在先天为生。后天为成。先天为种。后天为获。故乾为金。为秋气。为西方之令。比于一岁之秋。而为万物成熟之象。若犹执先天之位以言易。是不明文王之心也。故离以中女而代父居尊。恰明后天交互之用阴阳配合。刚柔调济。而后生化以见。功用以明。是大有大用。全在离卦之六五一爻。离以光明。如火照物。火在天上。如曰中天。曰虽有光热。非燥物使之枯也。乃温物使之育也。曰临乾金。金能生水。水以滋润。而物得其养。金主收成。而物得其时。故一阴主五阳。明万物同遂其生成。而收获富有也。自来爻象于物为阴。以物质不似气之轻清也。而大有则以阳象物。谓其明也。成用也。熟也。有财则有用。有物则有养。将以养天下而利万物。是物之用。即生之原。物亦气也。故比于乾金。乾主大生。金为坚成。乃世闲最神妙最仁慈者。佛称西方为佛土。为极乐世界。以乾金之体用固然也。万物因是以生以成。以长以归。归真于乾。而成用于坤。此神形之两类。即天地也。地返于天为归。天降于地为生此人物来去之原也。故大有以乾象物。象其归也。以阳指物。指其成也。成则返于气。归则通于神。故火在天上曰大有。此有字。言其真实不虚也。唯无生有。唯有还无。人物生死之途也唯明道者知之。故一阴在上。比之既济。修成之象也物生自成。人修乃成。其成一也。物成曰用。人成曰道。道用一也。故大有不独指丰收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