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证释》二十三章:天火同人(卦)

九三;伏戎于莽。升其高陵,三岁不兴

孔子《宣圣讲义》

此同人九三爻辞也。言九三爻象。有变异之虞。而君子处之之道。必谨慎。九三重刚不中。与乾九三同。下为六二。上为九四。刚柔相异。前后相妒。而本位过刚。辅弼不协。是险象也。同人之进。将有为也。阴处于内。将与仇也。阳扬于外。将有忧也。其变为师。兵之象也。其敌为比。党之象也。而失离之光明。易坎之险陷互巽之伏入。非乾之刚健故有伏戎于莽之语。莽者草野也。粗率也。暗昧也。戎者兵也。害也。伏者犹末动也。伺隙者也。同人而曰伏戎。乃君子遭小人之嫉。而思所以害之也。为君子者宜以贞自矢。以光明示人。以乾惕为戒。则可兔戎莽之祸。故当去其蔽晦之地。就于高明之方。升其高陵。正与伏戎于莽相对。彼伏草昧。我升高明。彼以戎兵。我怀道义。彼为固位。我志贞洁。彼图骄恣。我行安恬。则伏戎何伤。同人之功可致。险陷不害。同人之信愈孚。故曰三岁不兴。以明其无求进之心也。升其高陵。人所共见。三岁不兴。人所共望。则今之退者。以成后日之进。今之远者。以为后来之近也。夫伏戎者。必有所恃于力也。若与之争。胜负末可知也。唯离其伏地。上于高陵。以示无与争强。则天下当共谅也。三岁不兴。久也。非必三岁也。盖示人以久。而勿樱其忌也。我既为久隐之谋。众尤切早起之望。则处之安稳。而行之泰然。始之缓图。而成之必速。是君子之进也。同人之渐也。辞旨深矣。

《宗主附注》

同人之反为大有。乃往来相反也。而其对为水地比。则敌也。其对反为地水师。则真相反也。盖阴阳位时。均反对也。地与天对。火与水对。而相敌视也。在同人为君子之朋。在比为小人之党。在师则争矣。争则有胜负。既非一人之讼。则兴大众之师。师之与、比。为往来卦。而与同人为反对卦。故用同人者。必防师比之害也。比之进也则为升。升为地风。风水合化为涣。水风相激为井。涣则化仇为好。井则因恨成仇。此在人之进退应之。进而不富。或退而失宜。皆有咎。唯用升则无害。同人九三爻辞曰、升其高陵。而升之九三。则日升卢邑。既曰升。必自下上登也。虚同墟。即墟里也。而与高陵相差一间。然在同人。以渐进为志。九三因莽有伏戎。不得不升于高陵。以窥其藏。而避其害。此君子明哲保身之道也。加之比师相袭。寇仇难解。不升则有井之患。此升字不独为升卦也。风波末已。岂能自陷旋涡中哉。必本离光明之态。而守乾惕之羲。以合于同人在野之旨也。故曰三岁不兴以安行也。小人之气焰末尽。君子之进取宜迟。故有三岁之语。三岁言其久也。若暂则三月三日亦同。三者众也。视时地所宜而定之。此即同人要义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