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主附注》
履卦讲极详。阅时亦久。为欲礼教复兴。而救人民水火也。乱世反正之道。在先定民志。定民志在先辫名分。此履卦本旨。即治道本义。无古今中外之异也。试观历来治乱。即可知民志定否。所关特大。而定民志者。有政令以致之。法律以齐之。其根木则礼教是也。政令法律。定其外而巳。礼敢则定其内。志在内。故履主贞利。以孚于中和。乃王道之大则。圣治之楷模。礼教不兴。政法无用。虽定于一时。而不能久。定于一方。而不能远。为齐其末。忘其本。虽智勇不足以谋其成。不必以前史为监。目前之事亦可质证。物质文明。乃礼教之害。然礼教之成治。又何尝不计物质哉。不过主客异位。本末异用耳。履与小畜、相反相成。二者合而开泰运。其效岂俗人所知。故大同之世。见于礼经。由礼以逢之。正其捷径也。又曰履卦在先天卦位。六十四卦方圆图位。均与乾兑相接。如谦之与坤艮也。履本以乾兑合成。由乾而兑、为化行。由兑而乾、为复始。今履兑在乾下。六爻由初至上。始终之序。正合返本还原之义。此即复始之道。言万物由此以归干初。人道由此以愎于性。故为礼之所仿。克己愎礼之仁也。仁者人也。礼者履也。在德为仁。在修
为道。在化为生。在治为太平。皆一以贯之。观诸履上九爻辞。即可见其旨意。盖人之有生。有始有终。不随化以轮回。则由修以复本。此上下两道。足以包尽之矣。履卦所取。亦即赅此二义。生生有序。成道有阶。一圆贯通。万缘俱至。修之成者。复归于天。而长生久视。
生之化者。结缘于命。而旋转循环。以善为行。则吉祥随时。以性为本。则乾元自在。此天人两尽之遵。形神同乐之途也。故其爻辞曰。视履考祥。其旋元吉。生者不尽。而书者无期。人物之命。胥归于履。岂不大哉。
孔子《宣圣讲义》
文王八卦。世所称为后天卦象者。即今本易经所传。以别于连山归藏。故曰周易。
其八卦方位次序。与伏羲者不同。易传帝出乎震一节。即指明其位次也。其位次之定。亦由于太极图及洛书之象。
合伏羲卦而互阐其用也。盖伏羲之卦。位次依于河图。文王之卦。位次仿于洛书。一体一用。一天一人。其异者正其变化之迹。其变者正其自然之象。初非文王故异之而变之也。
文王之卦。原伏羲所制。八卦及六十四卦。六爻及三百八十四爻。皆无异也。
其所异者。方位次序而已。因方位之异。而见主客之殊。因次序之异。而见生化之别。
无非就天人之间。事物之内。尽其情状。推其始终。以象之于卦。而足为推测之用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