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主附往》
六四爻辞。血去惕出无咎。与涣卦上九爻辞。其血去逖出无咎。大同小异。皆以巽取象进退之义。而不同者。则小畜下乾刚。涣下为坎险。刚则易警。故自惕。险则易陷。故欲逖。而刚险与巽之柔顺。皆不相容。故皆见血而志进也。在小畜以养畜为用。重在物。故取象于六四阴爻。在换以散脱为用。重在意。故取象于上九阳爻。此爻位之异也。然皆本于进退从权之旨。主予柔顺克己之道。固无不同。以柔伏刚。则化争为和。以顺履险。则化险为夷。故虽见血。而皆以无咎终。此易教示入临危之道。避祸之方。虽当艰阻之时。仍有善身之策。即重在一出字。因时超拔。不入旋涡。此出之义也。已陷而不深。己交而不恋。则犹有脱出之望。以全其身。保其生。而不与于凶咎也。故明易者。不以身试险。不以生徇欲。明哲自保。君子之应时也。而不远乎时。处位也。而不困于位。然后成畜与涣之用矣。读者于此。当三思之。有于行止者大矣哉。
九五:有孚。挛如。富以其邻。
孔子《宣圣讲义》
此小畜九五爻辞。为指本爻之用。而明小畜之志也。夫小畜之志。将以化育万物生成人类为极德。非徒为一时之需。一已之欲也。在需卦则为应人生之所求。而谋得酒食宴乐之所好。其志未大。其用未极。而其所至。反为争讼以终。盖私欲不可穷。私利必有害。故必因而推之。以充类至尽。本乎忠恕之道。行乎仁义之德。民胞物与。而无独私。家给国富。而无所乏。此化育之至。小畜之所志也。小畜九五。居外卦之中。得时位之正。因权制用。以志成德。则宜有孚于众。有联于外。有推己及人之功。有因民而利之惠。则小畜之用益大。而道益广。不限于私欲。不犯于情好。则德立而诚成。仁至而义尽。此爻辞微义所指。而易教制定人民经济之所在也。有孚者。如六四所讲。亦与中孚相应。此与中孚九五爻位正同。尤较六四为近似也。孚而能畜。则天下仰其生养。此民生之道所重也。挛如者。相联不舍。相担不遗之意。盖仁人之于天下。无所遗弃。成己者。将以成人成物。立己达己者。将以立人达人。所谓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本末相连。亲疏相系。只有先后之别。而无取舍之分。此挛如之谓也。故己有者。人亦有之。我得者。物亦得之。共利则和。大生不害。如天之覆。如地之载。春风之来。无物不荣。时雨之化。无物不滋。此挛如之德。末必有为之联系。而自然无遗弃也。富以其邻者。本孚孪之义。而明其生成之效。惠利之功也。博济而不夸。同育而不啬。则我之富有。亦邻之富有也。盖富者。物也而中有道。业也而中有德。传曰日新之谓盛德。富有之谓大业。盛德大业至矣哉。以民生不可不富。果有庶众而使贫乏。是宁无生。故富有为生成之需。亦化育之本也。九五之爻既富矣。而不自私。而以富其邻。见其生成化育之所推也。富其邻者。终富其乡。终富其国。且富及天下。举凡人物无不富矣。而但曰其怜者。言所推之始。所公之基也。邻近矣。由近及远。人各有邻。则推之国家天下矣。故其象如孪。犹练绳之相及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