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教附往》
蒙为离宫四变卦。屯为坎宫二变卦。二与四对。二卦皆二阳四阴爻。而乢以阳为主。故从阳爻之二。蒙与屯反。以阴为主。故从阴爻之四。此二卦之别。有顺逆之分。及内外之异。凡卦皆然。皆取相对而成循环。故离坎二宫。二四两变。相次之屯蒙。为后天循环之第一例。学者必留意。
初六:发蒙。利用刑人,用说桎档。以行吝。
孔子《宣圣讲义》
此蒙初六爻辞。明初爻之用、而指所宜也。以蒙之求明。蔽之求通。则有动也。必先发蒙。初爻之动。乃发蒙之始。犹夫无知之众。初得所启引也。故曰发蒙。其所及于蒙者尚微。不过发之而已。而利用刑人。刑以警有罪。正所以发蒙也。罪人必由无知。以蒙犯法。其害必至困顿。唯以刑正之。使知其罪。而悔其行。则蒙发矣。故利用刑人。非以桎梏人。乃为脱之也。说脱古二子。皆出也。刑其一。则其余不罹桎梏。刑其往。则其来不罹桎梏。是刑之。即以脱之也。桎格者。而至于困顿也。蒙之甚矣。唯刑以废之。使脱桎梏。不再蒙也。此法之正。而刑之仁也。古者刑人。必寓其教。杀之所以生之。罚之所以全之。皆仁也。于刑为义。义者仁之用。仁者义之体。由事言之曰义。由心言之曰仁。刑一而众得全。刑今而后得生。则生全之德。刑之所予。故为仁也。而事则义。故曰利用。利者义之和也。以刑成其生全。变也。义也。变而反于正。逆而同于顺。此蒙之道。而刑之旨也。利用刑人。成其发蒙之用。用说栓楛。成其生全之功。在夫因变而不失正。行逆而不悖顺。此经权之道。而有主宾之分。故不可往。以往则吝。以其不同于常情也。虽有行动。不可以往。必待自至。此蒙之用。象童蒙求我也。虽自我发之。而不及往。往则吝也。往有二义。既往也。刑法不能自刑。故不往。刑罪不追既往。故不究以往。刑之为生全。皆责其来也。其往吝。不亦宜乎。吝者。不正也。不宜也。不直也。故发蒙不以往取吝。而重在顺逆之辨。常变之分也。
象曰:利用行人。以正法也。
孔子《宣圣讲义》
此申释爻辞之义也。言法以率泉。正法以发众。俾民有遵也。蒙初六以用致功。而寓教于刑。寓德于法。刑六则教举。法行则德成。虽言刑法。实明德教。德教者、所以发蒙之具。而不直用德教。则变逆之所为也。故曰、蒙道与屯反。以宾主之异。时位之差。不得不反。反而仍归于正顺也。故必先自返而果行育德。盖立人必自立。达人必自达。人蒙而我欲发之。不先自明。将何发哉。故刑人者、必自守法。而用刑。即所以正法也。民之所服。必自此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