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证释》四章:乾为天(卦)

天道者、天下所共也。变化而人物随之。人道者、人之行也。其变化各见焉。故正性命、必从自修始。此所以谓各正性命。言天道变化。而人道诚正。两者相应。乃保合太和。而后利贞。利贞者、性情也。以性情处变化而不失中和。顺天道而能反求诸己。此乾道人爻之首义。在第三爻之辞。乾惕之戒。以明反复之道。而后得利贞之吉也。在天之变化。而守中不易。居和不二。必有其道。则反己复礼是也。反而能复。道在己身。则长保元亨之福。此慎惧之行。孚利贞之义也。利贞者天道之见于秋冬。人事之当于隐遁。以其能正性命。和而不违于情。中而不失其性。乃利贞之道。尽人以合天者也。故因乾之四德。而寓其教焉。乾之四德、元亨利贞。天之序也。在人则先利贞、而后元亨。以人道重在己也。修己以成诚。然后成人成物。修己以正心。然后正人正国。修己以全生。然后安天下。皆在己者也。故自利贞始。而乾九三爻即以乾惕元咎为训也。苟不能乾惕以孚利贞。人道不立。徒任天之变化?则如万物之生死变化。亳无自主。展转消亡而已。尚何以正性命保太和哉。故人道必有与立。而后可致中和之德。成位育之功。此利贞先于元亨也。夫人者、三才之中。天地之心。气流德薄。而为万物之灵。故其为道合天地。明造化。上以同高明。下以配博厚。悠久无疆。至诚不二。然后内有其道。外见其德。内见性命之正以达利贞。外致治平之功、以孚元亨。而后人道以尽。天道以明。此在乾卦爻。而以大人君子称也。故象辞于利贞之后。继以首出庶物。万国咸宁之占。即元亨继利贞而至也。君之德也。治之盛也。非圣人孰能与于斯。此乾言人道、必以君圣为象。非徒位之尊也。时之得也。乃德之至也道之大也。盖以合天道而能自修。立入道而能顺天。以性情之正。成天地之中。以中和之功。成人物之生者也。乾道大生。而人君象之。此尧舜之事也。故曰唯天为大。唯尧则之。而乾之彖辞。实发大同之义。祟揖让之制。喻人以处乱君之世。贵革命之举者也。故此数语。始于天。而成于人。本于自修。而至于治平。先于利贞。而及于元亨。明于处变。而广于反正。其义微而心言精。意深而文宛。非仅释乾卦。而乾卦自见。盖所取以为主者。

则三四人爻之象耳。以明人道。必本人爻。三而反复。四则乃革。反复利贞之道。乃革元亨之德。反复性命之正中和之物。乃革变化之时。位育之道。一内一外。一显一隐。一在乘时。一在得位。用异而体不殊也。此道之所见。乾之所为。观各爻而自知也。故文王着易、以见其志。首揭之于此。宜细推求之。以探索易教之旨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