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证释》五十二章:风雷益(卦)

就卦象言。震巽属木。木能浮水。作为舟筏。克济江河。故益之利涉亦有因也。由数理言。益之以上益下。初爻之阳。以升腾为志。虽间于三阴。而与五上而两爻接。阳升而阴沉。自下而上。如木之浮水。阳志于外。由内而外。如人之有行。皆本震动之用。巽顺之情。

巽风震雷。雷风相博。瞬息飞扬。其行至捷。人事则之。利于远行。此彖辞之义。本两卦之合。而着全卦之用也。行者动作之谓。不限于行路也。凡有远大作为。必经险阻。必需物力者。皆如远行。而犯难不避。劳思不辍。卒底于成者。亦犹利涉大川。达其所之之喻。故济川犹济变也。作业犹行道也。皆孚于益之时用者。其所为无不利矣。

故益之用。在利于所在。既奋进直前之意。因震之奋起。协巽之奉扬。如风与雷。飞越天空。将无可阻。阳之德用。固如是也。积之以时。发之以势。因损之郁郁。成益之勃勃。相得以彰。相应以着如冬之霜雪。发为春之温和。其时必临。其势至顺。此益之利。实由损之四德成之。

盖益与损。原为往来卦。来者必往。损者必益。前之损下益上者。今则损上益下矣。前之以损为用者。今则以益成行。此非益之自为。乃由损益之相代谢耳。明乎此理。如损哉不知损。正为其将益也。故善用损。始能受益。以损而益则益。以益而益则损。损益之道。往复而已。

然益之利果何由致之。观于同体之恒。亦可见其微意。恒以震在上。而为恒。益以震在下而为益。则一上一下。足明行止利害之辨矣。以益自否变。由不通变为亨通则其利更可知焉。

《宗主附注》

夫子所讲损益两卦命名之意。可见古人明易示教之旨。损字古文作扻。既有灭去之意。欠犹缺也。略也。省也不足也。反之为益。则为满也。多也、增加也。丰盈也。故益字上从水。如坎卦象。下从皿。如豆象。豆上盛水。示器中盈满之象。

古时字少。音亦不分。如盛字。后人分平去二音。平声为盛。物之名。如粢盛。去声为丰盛之称。如茂盛。实既取器中有物。为丰盛。为满足。而不欠不空之义。故平去无分读。字音本念若绳。后人多念若承。而去声尚于古音近。观盛字下从皿。亦可见其所象。与益字同。益亦盛也。而损则衰也。故传日损益。盛衰之始也。损既从欠。足见其渐灭渐衰。渐损渐弱。凡物皆不禁损。初损犹可。屡损必衰。

俗称物之伤折者为损。如损失。损耗是。而以银钱之损。必系数量之灭少。又如人身病苦嬴弱。形神衰毁。亦曰损。如虚损。劳损。皆气血之伤失。精力之亏耗.如财物之受损。然皆不可足也。欠也。空乏也。故损为扻。意义甚明。既以今文损字言。员字古作云。音亦为云。而义则与匀通。如韵作韵。或均是也。匀均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