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证释》三十八章:泽风大过(卦)

《宗主疏述》

大过之用。与中孚反。与颐对。而皆为独立卦。似乾坤坎离。不合他卦为一体。故大过小过颐中孚四卦。独往独来。其用无穷。虽大小过为过。不及颐中孚之得中。却自有其适时之宜。因变之道。就卦序言。颐后继以大过。而下篇中孚之后。继以小过。皆先得中。而后为过。文王寓有儆人示戒之意。凡事得中则已。再进必成过。天地之大。尚不可过。况于人乎。极暑祁寒。适可而止。甚则必变。日中则昃。月满则亏。此过之不能免。以数所至。逾限自失中矣。人之一生。有穷达。有忧乐。知其所宜。则行止皆孚中道。不知而妄为之。则行有过。止亦有过。为其非时地之合。乖理数之例。进退不以其道。则何为而不过哉。故颐贵养正。养正则可无过。然人情难抑。物欲易干。不觉不知。遂犯于过。此颐之后。仍不免于大过也欤。

大过全卦六爻。半凶半吉。自四爻而上多为吉占。盖本兑卦之用。得巽为之辅也。大过之过。原由兑在上。而巽在下。若反之。则成中孚。故大过下卦以巽为主。则多凶。及至上卦。以兑为主。巽反在上。是变而协于中孚之象。故多吉。凡卦六爻。皆成圆体。虽本卦兑在上。今推其始末。则四爻即变初爻。而三爻以下。反倒为上卦。如顺序数之。四为初。则初又成四。是大过变而成中孚。因其主不同。则其用亦异。此卦与爻吉凶之占。往往不同也。不然。同一卦。何在下则凶。在上则吉哉。要知非在上之吉。乃在上能自反而就下耳。君子卑以自牧。在上位者。贵能下人。谦虚有容。则德日大。和易近物。则道益弘。此不独易(看不清。30右起9)为然。凡百行止。皆宜以之为法也。故在九三则曰不可有辅。明其不善得人也。在九四则曰不桡乎下。明其能自卑抑也。桡者隆之反。已桡则宜隆。已隆则宜桡。九三以桡而不克隆。乃凶。九四以隆而能自桡。乃吉。此凶与吉之判。即在善自调剂与否。君子尊则不亢。卑则不屈。以底于平。故能免凶而迪吉。大过之吉凶。实关人生处世之道。读者勿轻易看过。

大过九五与九二。象同而上下异。九二下为阴。上接众阳。九五上为柔。下连众刚。其行不同。故主宾相易。九二以阴为主。故有老夫少妻之喻。九五以阳为主。故有老妇士夫之称。而皆不齐。虽配非偶。老夫少妻。阳之过也。老妇士夫。阴之乖也。既称夫妇。可知非初昏也。既有配合。可知非外遇也。以不齐而强之合。实违人伦之正。以失节而谋其后。更非守贞之人。是以过相交。乃大过之尤者。故爻辞取以为喻。未必实有其事也。唯二五两爻。居内外之中。得卦位之正。有中正之分。而失中正之德。称中正之名。而昧中正之义。此所以肇乱之道也。君子造端夫妇。王道始于人伦。今先乖其成规。毁其旧纪。将何以善其后哉。故大过取譬于此。非独阴阳不均之象。实关纲常不整之时。风尚既差。教化乃废。世运之败。不仅一人休戚已也。此圣人命名大过而寓有讽刺之意也。吾尝推大过小过之称名。莫不由于卦中阴阳之失当。以阳包阴者正。以阴束阳者乖。大小过皆以阳屈伏于阴。而阴反肆荡于外。天地之序以乱。刚柔之用以淆。是以称为过也。苟纠正其失。悔改其行。一转易间。即孚正道。故小过反而为颐。则养正之义。大过反而为中孚。则中和之功。君子顺应天时。砥砺人事。必察夫顺逆之道。而审其从违之途。方足以济天之穷。达时之变。不得一味因循苟且。谓为尊时率天者也。圣人不究其往。但追其来。名之曰过。正反以望人之善改。改则无过。改过不吝。则奚吝哉。九四爻辞所谓有他吝者。实责其自己之不吝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