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五。枯杨生华。老妇得其士夫。无咎无誉。
孔子《宣圣讲义》
此大过九五爻辞也。九五居上卦中位。与九二对。唯九二以巽在内。得兑少女为配。有类于老夫少妻。九五以兑在外。得巽为配。有类于老妇少夫。盖二卦分言之皆为女。合则变为一男一女。在外阳主之。故为士夫。在内阴主之。故为老妇。实则一老一少而已。巽为长女。兑为少女。皆非男子。而爻辞分别阴阳。九二阴位。阳来乘之。故比于老夫。而兑原少女。九五阳爻阳位。阴来接之。故比于士夫。而巽反为老妇。此义已详九二爻。枯者因其衰老。阳至此正盛。故阴称老。与九二以阴盛而称老夫。其义相对。阴阳一夫妇也。老少一盛衰也。地之所在。时亦随之。因阴老衰之时。乃成老妇少夫之象。生华者。阴衰喜得阳也。与稊微别。生稊以阳衰老。得阴济之。稊在下。如根旁新芽。比阴之生育。华则在枝头。如枝之开花。比阳之发扬。其本则皆衰老。故皆曰枯杨。且杨为柔木。取巽之象。巽在下。如木之根干。兑在上。如木之芽花。一旧一新。生虽同地。而所以生不同也。一老一少。居虽同处。而所以生存亦不同也。故在九二。阳得阴而无不利。以老夫少妻。虽不齐。究无害。而在九五。阴得阳则不同。老妇士夫。既不齐。且非偶。是不可也。徒以阳尚稚。不与抗。乃免于咎。而亦无所称道。故曰无咎无誉。夫老女士夫。女狎少男。由女言之为丑。由男言之为辱。丑且辱焉。复何誉哉。纵不召讪笑。亦非可夸赞于人者。是不徒无誉可求。恐反以滋非议。则无誉二字。明其不恤人言。而未遑顾其名誉矣。推而言之。不齐之偶。不平之合。不适于道之行。不孚于理之事。皆有耻辱之来。而召侮慢之至。苟已幸而免于咎戾。更求称誉。其可得乎。无咎无誉。不过以九五得位当时。人莫加以罪责而已。岂终止无咎无誉哉。在位而有苟且之行。居尊而有猥亵之举。名正而不正。有分而不安于分。是皆大过九五之类。乘时所宜。可免于祸。一旦失势。必逢其灾。故爻辞以枯杨之华为喻。明其荣不久。而辱且至。暂免于咎。而终有过。大过诸爻皆有过。以得时位者可暂利。否则凶。唯有知过速改。反其所为。则底于中道。此九四之独以栋隆而占吉也。
象曰。枯杨生华。何可久也。老妇士夫。亦可丑也。
孔子《宣圣讲义》
此申释爻辞之义也。九五虽在正位。已临上六。进至上六。则时易事迁。而气数且变。是九五乘时当位。为暂非久。故以枯杨之华。喻不能久有其荣。又如老妇虽得士夫。不能久居于室。皆因大过系时用之宜。失时则不可为。彖辞称大过之时大矣哉。足见全卦大用在一时字。小人得志。莫非时之所为。因过成用。莫非时之所致。九五以正位而得合。惜其不久。正如枯杨之花。终必萎败。故释文叹其不可久留。又以杨花轻而易散。虽荣盛一时。不几日即飘扬靡定。可藉以明大过九五之时用虽盛。亦无几时耳。老妇士夫。颠倒阴阳。易其常道。又非老夫女妻可比。盖以阴从阳者顺。以阳听阴者逆。逆则不道。名不正言不顺之谓也。故爻辞称其无誉。而释文明言其可丑。诗云中冓之言。不可道也。所可道也。言之丑也。谓关猥邪之行。不足以对人言耳。老妇士夫。岂诚不得已而为之者欤。阴老则杀。女老则闭。天道以阳生。以阴杀。人道以壮育。以衰败。老夫尚不宜于生育。况老妇乎。男女居室。第一要义为生子以嗣续祖先耳。老妇士夫。既非生育之谋。实同淫乱之行。此释文称为可丑。固寓惩戒之意。亦由其背天道。奸人伦。有乖夫易教之旨耳。易教大则。以一阴一阳之谓道一语开其端。所谓一者。不独数量。亦分量也。老少多寡皆不平。不平则不可合。虽强合之。终害于道。故易卦以阴阳平均为吉。如泰既济是也。人生所宜。道行所始。德业所立。莫不以此为基。苟乖此例。则为逆生。大过之过。亦即在此逆字。故传曰大过颠也。颐颠而为大过。大过反正而成中孚。斯易教一贯之深义也。读者识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