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证释》三十七章:山雷颐(卦)

象曰。由颐厉吉。大有庆也。

孔子《宣圣讲义》

此申释爻辞之义也。上九以艮之一阳。反照于下。挈二阴以从上。正孚养正之义。譬如人之修养。以情顺性。克致其中和。则生成合道。自孚吉利。所谓由颐。正从正之义。以乾卦辞各正性命为主旨。艮从于乾。止得其正。阴归于阳。情不害性。则由者即率也。由颐即率性为养也。而必自厉。以制其欲。格于物。致其和。而达于中和。斯厉之所为也。且厉又本下卦震奋之义。发扬蹈厉。以全其刚。刚则无欲。而至性见焉。有欲则柔。柔则浊暗不明。不明则不诚。不诚则失其性。失其性则乖其生。是由颐之道。正与大学知止有定。中庸致曲有诚各节所述次第工夫。始终一贯。盖所由者。即此次第工夫。由浅入深。由粗入精。以迄大而能化。诚而能明。庶为全始全终。克成其养。克尽其性。克返其原者矣。斯诚养之至也。而有赖于自厉焉。人物生成。斯须不离乎道。亦不离乎情欲。由道则成。由欲则败。视其所由。而圣愚贤否别焉。颐以养正为用。则所由者。必自下而上。自始而终。全其天性。返乎本原。斯为养正之大则。亦即上九由颐之义。苟以省察所及。存养不忒。格致有方。修身俟命。以同天道。以应时宜。则其所成。回乎远矣。人道既至。天命来同。吉凶祸福。自我辨之。利害穷通。自我宜之。富贵不淫。贫贱不移。所守如一。所行不二。则乾辞所谓利贞。实由正性命保太和而来者。亦即颐之利涉。正由养正自厉而来。故大有庆也。言其可庆非小。而不啻自得之也。大有本离乾合成。外光明而内刚健。乃充实而有光辉之象。颐之上九。亦类乎是。故称之为大有庆。不独见其吉庆之大而已。更以爻言。内互坤对乾。上爻与初爻变而有观象。亦含有大有之用。不必为离上乾下也。且以颐之为用。近类中孚。中孚者中和也。既有其中。自形诸外。此大有庆。实基中之充实。颐本中虚。以阴能从阳。阳善翼阴。中外相和。刚柔允协。则就其择善而从之道。亦可知其吉庆之大。如上下相谐。君民相得。一归于正。则其可庆。不待蓍龟。释文特以此明上九之道。为可贵也。读者当合全卦。细推绎之。

《宏教附注》

颐上卦三爻皆吉。而用不同。以远近异地。亲疏异情。而六五正位。究为上九所重视。故六四有虎视之喻。六五无之。而六五得居贞之吉。六四则逊焉。至于上九。以刚行柔。覆翼全体。如日月中天之象。其吉尤胜二爻。则亦时所与。势所成。虽居穷位。而用不匮。虽有无悔之嫌。而道不变。则以得阴爻之协济。与初九始终相应也。读者可细息之。

《宗主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