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文》引《易》曰:“夫干寉然。”“寉”宋本、《集解》本同作“确”,帛《系》作“蒿”。《释文》言:“隤然,大回切,马、韩云:柔皃。孟作退。陆、董姚作妥。” 宋本、《集解》本同作“隤”,帛《系》作“魋”。即孟喜本古文本此处作“夫干寉然”、“退然”也。
《释文》言:“大宝,孟作保。” 宋本、《集解》本同作宝,帛《系》“费”,恢复经从孟喜本。《史记?赵世家》“虙戏神农教而不诛。”《说文》罨(电字取消后品形重迭)字下言:“读若《易》虙羲氏。”《释文》言:“包,本以又作庖,白交切,郑云:取也。孟、京作伏。牺,许宜切,字又作羲。郑云:鸟兽全具曰牺。孟、京作戏,云:伏服也,戏化也。” 宋本作“包牺氏”,《集解》本作“庖牺氏”,帛《系》作“戏是”,下句作“*聿(左偏旁残)戏是”。 即孟喜本古文本此处作“大保”、“伏羲氏”也。
《释文》言: “耒耨之利,奴豆切,马云:鉏也,孟云:耘除草。”
《说文》引即孟氏《易》曰: “犕牛乘马” 宋本、《集解》“犕”同作“服”帛《系》作“备”。
《说文》引即孟氏《易》曰:“重门击(木广屰)”,另作“(木橐)”,徐锴曰:“柝亦(木广屰)也,故云判。今《周易》作柝,唯《周礼》作(木橐)。”《集解》本作“(木橐)” 宋本作“柝”,帛《易》作“(木尺)”。
《说文》引即孟氏《易》曰:“上栋下宇。宋本、《集解》本同,帛《系》作“上练下楣”。《说文》引即孟氏《易》曰:“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
《说文》引即孟氏《易》曰:“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世”原为“代”避唐太宗讳改。)《释文》言:“象也者像也,众本并云:像拟也。孟、京、虞、董、姚还作象。” 宋本作像,《集解》本作象,帛《系》作马,与《集解》本意同。
《释文》言:“絪,本又作氤,同音因。缊,本又作氲,纡云反。” 石经残字、宋本、《集解》本同作“絪缊”,帛《要》此处作“天地昷万物润。”《说文》引孟氏“《易》曰:天地壹壹(豆上换凶字)。”
《说文》孟氏引《易》曰:“杂而不越(辶旁)。” 宋本、《集解》本同作“越”,帛《易》此段在《易之义》中作“越(无走旁)”。徐锴言:“越(辶旁)文播越字,越度也。”
《说文》引孟氏《易》曰:“阐幽。”宋本、《集解》本同,帛书《易之义》作“赞绝”。
《说文》引孟喜本《易》曰:“利者义之和也。” “利物”,宋本、《集解》本同,《经典释文》言:“孟喜、京、荀、陆绩作利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