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夏易传》关于西汉孟喜古文易的再探讨

《说文》引《易》曰:“参天两(古文)地。”帛书《易之义》、宋本、《集解》本同作“两”,《玉篇》言:“两(古文)今作两。” 即孟氏《易》为古文本也。

《说文》引孟氏古文《易》曰:“燥万物者莫暵乎火,火离也。”大徐本“火”作“离”。宋本、《集解》本“暵”同作“熯”。

《说文》引:“《易》为旳颡。”另引作“《易》曰为馰颡。”“旳”《集解》本同,宋本作“的”。恢复经从孟氏古文。龖案:《说文》两引不同,或为孟氏书的时间和板本不同造成?《说文》引《易》曰:“为馵(无灬)足。”大徐本无此句,宋本同,《集解》作“馵”。《释文》云:“馵,主树反。京作朱、荀同,阳在下。”恢复碑从京房本作朱,此字当有《校记》。

《说文》引孟氏《易》曰:“为黔喙。”宋本、《集解》本同。

《说文》引孟氏古文《易》言:巽(古文)卦“为长女为风者。”《汉简》谓古文巽如此,宋本、《集解》本同作“巽”,帛《易》作“筭”。《汉简》谓“撰字之古文作篹,”可证“筭”为古文;现行诸本作“为风者为长女。”

朱汉上言:“案《集解》坎为狐,《子夏传》曰:坎称小狐,孟喜曰:坎穴也,狐穴居。”

《说文》引《易》曰:“井法也。”龖案:今本《易传》无此句,但《风俗通》及《后汉书·五行志》所引同有此文。鄙以为或孟氏古文《易传》佚文存此备考。

《集存》“二四八 《易》校记,此在上《经》蒙至比五卦一石之阴,首行为大畜卦校记,‘童牛之告,’今本作‘童牛之牿。’细审告字下是点,必非梁丘氏之文,当是孟、施、京氏有作告者。《说文》告字下引《易》正作告,或如叙中所说《易》孟氏欤?三行‘盈诸满皆言盈,’似是上《彖》谦卦校文。”

校记残字 “盈诸满皆言盈”。龖案:此说明四家本有“盈”讳为“满”者,考《易》中比卦:“有孚盈缶”;习欿“九五欿不盈”;《序卦》“盈天地之间者、屯者盈也、有大者不可以盈”;《易彖上》“雷雨之动满盈、天道亏盈、地道变盈、鬼神害盈、人道恶盈、尚消息盈虚、水流而不盈”;《易彖下》“损益盈虚、月盈则食天地盈虚”;《易象上》“盈不可久也、欿不盈”。出现“盈”字17处。盖孟氏古文《易》诸“盈”字皆不讳作满。“欿囗囗欿有”考《易》中有“ 55习欿有孚维心亨、九二欿有险 ”有“欿有”二字。由碑字的《经典释文》可知梁丘贺、京房本“坎”作“欿”,或孟喜古文《易》作“坎”也。“六二跻九陵” 碑残字有“跻九陵”字,说明施雠、孟喜、京房本有如现行诸本作“跻于九陵”者?“利用见大人”详见碑阳一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