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证释》二十四章:火天大有(卦)

《宗主附注》

大有卦与同人住来。而其对为比与师。比师为五阴一阳。同人大有为五阳一阴。四卦皆归魂卦。即乾坤坎篱四宫归魂之卦。乾坤坎离、先天四正。后天则坎离代乾坤。是又名先后天同位之卦。故皆有同聚众大之象也。师众也。比聚也。同人同也。大有大也。其义均近似。以其卦之本体。为先后天相合之象。而其属类。又为阴阳共归之象。师比以众阴归阳。由子返母。同人大有以众阳归阴。由母覆子。二者皆取归附之义。故名归魂卦。以卦名曰。同人大有。其德为刚为明。其用为大为生。秉乾之德。推离之用也。师比则与此反。以其本坤而用坎也。然其以类聚也则同。师比为阴类。为地与水。同人大有为阳类。为天与火。二者同气相求。同物相附。自然而然。不假外力。是以帅比为阴朋从阳。同人大有为阳类从阴。卦别阴阳。各从其主。而得相合也。故大有之辞。多与比类。或及于师。同人之辞。多与师应。或连于比。盖正变相通。往来相及。以后天言。同人对比。大有对师。以先天言。同人对师。大有对比。盖即二五两爻。正对与错对之异也。以后天之一阴一阳。为道之例。则凡阳爻与阴爻对为正也。若依先天以卦与卦对。外内各自为对。则错对者变也。须通所对四卦释之。方得其意。故同人九五大师相遇正对也。而大有九三亨予天子。小人弗克。则错对也。以义皆取师卦爻辞也。可覆按之。自明其意。

又曰、易言天道。贵有人事应之。天道不虚行。必徵诸人事。人者天之寄也。事者道之例也,易之吉凶祸福。必藉人之行止进退以明之。若无人事。是天道不足言矣。果人事与天道相违。则天道亦不足信。天道虚而人事实。天道微而人事着。欲显天道。必先人事。如易之卦爻象天道。而辞句则指人事。为人事之表率者。则君子大人。即德与位之属者。易言大有。宜年谷丰登。民食裕足。则在治国者有以致之。若荒灾遍地。人民流离。更何大有可言。则所谓有者。私人之聚敛而已。与大众无兴也。故圣人释易。必先贵人事。明人既所以明天。易辞之称天者。皆已着于人者。其称吉凶利害。皆已见于人事者。乃合理两兴迹而论之也。非空谈玄妙、而莫能徵验者也。故习易者、不比他经。而致用必侍政教。此君子大人之任也。又曰、大有卦之以有为判。而利分公私上下。在公为正。在私为非。在下为均。在上为独。故爻辞辨之甚明。欲其成利。必先成物之用。使物无废弃。财无滥费。始称大有之义。盖大有继同人而来。同人言其众。大有言其富。夫子所谓既庶之后。必富之者。于二卦之义见之。人求其庶。庶而不富。徒自乱也。故富庶二字。不可分离。圣人治天下。无非求其安。而人民之安。必先得其生息。礼乐政利。皆其后事。苟养生不足。赡家不能。虽导之不善矣。故王道必先富民。必使人人同富。即均也。人民同富。君乃安享其成。人民同贫。君不能独享其乐。故国之富。指人民言。物之利。指成用言。非谓厚积于一人。宝藏于府库也。故私非利。废非用。后世之害。皆缘于私与废。虽有众庶。而上下离心。虽有货财。而利用不给。故祸乱无己。而人类苦矣。有国者。不深体易象之羲。古人立教之旨。而盼长治久安。奚可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