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证释》二十四章:火天大有(卦)

古亨享二字一也。而享亦含亨义。以亨为物之成。享为物之用。亨为功之通。享为功之果。在乾坤元亨之德。亨以合礼为嘉会。即指宴享。盖古人宴享。必有所庆。或因功之成。或因物之获。或因劳之至。或因货之积。故积德积功。与积物同。物之成热。与事功之成果同。其取义皆在亨也。唯亨能通利一切。乾坤之大。在能通利天下万物。故称为亨。王者因物之亨。而及人之功。因民之亨。而及上之功。故有赏功之享也。旧有仍释为亨者。究末明享之与亨。一字二义。假借者也。或有谓公非指人。乃指大众。意义亦通。公即大众所服之人。以得大众拥戴。故曰公。公用用字亦包二义。以公因功而得享。一也。公众所用之物。以备天子之享。一也。盖公之得享。在平曰。因物之成、而叙其功。是享由功来。即物之利用也。在宴会。因物之备而着其礼。是享由礼出。亦物之利用也。皆不外乎物。不离乎用。故曰公用。明大有之重在用也。重在善用也。唯至公者、为最善用物。虽多不为糜费。虽少不为弃置。以其本于道。孚于理。宜于事。洽于情。得物之真用。而克全其利也。故小人弗克。不独为不能得享。且以其不能成物之用。全物之利。是害物也。害物者大有之害。与初爻意义相应。初爻以无交害为大有之害。因物之不得其用。为物之害。成人之害。此爻以小人不得成物之用。为人之害。及物之害。正相对。

象曰:公用亨于天子。小人害也。

孔子《宣圣讲义》

此申释爻辞之义也。以见小人之害。不但为人之祸。而物亦被其灾。小人以贪为能。以欲为功。以多藏为富。以滥费为利。是其害于人民者已明。而由物之废与费。更为其利用之害。亦可见矣。其终也。因罪受谴。因货贾祸。则又自受其害矣。故释文申明其义。意谓唯君子乃免害耳。此爻尚有最要一义。在文字外。向无人解及之。兹述其大晷如下。

夫天之生物为人用。乃以奖有德。劝有功也。勤者得之。善者享之。仁义者利之用之。非可以私干也。故名曰天禄。凡衣食曰用一切之供给。无一非禄。无一非生前所定。不得多或少也。故凡用物者必惜物。有之必成其用。无之必安其分。王者制爵禄。仿于此义。非德不予。非功不锡。此本天道栽培倾覆之例。不得任意增减之也。九三爻引天子宴享之制。明人与物至中至正之道。人之于物。物之于人。恰有相宜。不过乎中。不失其节乃为大有之真象。亦即大同之大则也。故贫富不相悬殊。出纳不相乖舛。生息相及。利用相衡。一如天之命人。王之命爵。亳无贪纵之念。干求之愆。则世道自平。人类自康。此治平真谛所在。而大学言治平。必纳于明德。必始于格物者。正此义也。故礼曰:仁人不过乎物孝子不过乎物欲明何以为过即由失大有之道其详见大小过。兹言大有。第求不过而已。此小人之害。害在过耳。不过何害。故克字与克己克欲克念之克一义。小人之过。以弗克也。此义宜细审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