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四:罪其彭。无咎
孔子《宣圣讲义》
此大有九四爻辞。指明本爻之用也。九四在上卦之始。居中爻之位。为离卦之初。接下卦之乾。而与六五近。与九二应。一阴一阳。夹辅其旁。身为阳乘阴阴者聚物而不流阳者载物而易动。阴阳交翕。或弛或张。上下交通。或盈或绌。此大有九四之象。匪其彭者以物聚而不满盆而不张相孚以交相得以合是大有之善于居积。正如九二之积中不败也。然九二之象由内生。其自处之善也。九四之象由外至。其应时之当也。物之聚者恒易满。财之盈者恒易张。满则害生。张则盗至。皆由于贪与侈之蔽也。彭者满也。张也。太过之象也。义与彭亨同。亦即谚所谓膨胀之意。以大有至此。物集益众。财敛益多。争趋附之势。如囊之纳。有不胜。器之盛。有将溢。而阳动以周流。阴静以收受。两象俱备。遂成其彭之势。而幸主物者。得其道。适其宜。虽聚之已丰。而纳之不使满。虽来之已盈而盛之不使张。以度其量。而制其节。以迎其入。而去其过。以止其至。而应其时宜。以御其用。而孚其人事。故曰匪其彭。言虽有彭之虑。而竟不至于彭。是主之者有方也。以九四居阴阳之中。兼刚柔之用。故能左右调协。取舍自如。中而不偏。正而无过。此爻辞明其为无咎也。无咎亦如上各爻、最易有咎。以处之得当乃免咎耳。
象曰:匪其彭无咎。明辨皙也。
孔子《宣圣讲义》
此申释爻辞之义也。言能具辨物之明。皙物之用。而得其中道也。辨以知物之情。皙以善用之途。明则物无遁情。用无悖道。各得其所。则多而无害。敛而非贪。藏而有为。役之不失其时。制之不违于理。则自免咎戾。此明之大用也。离为光明。九四为离初爻。故有能明之象。又或谓匪其彭。匪指小人。与初爻之匪同义。盖言财物丰盈。盗贼觊觎也。彭犹旁也。匪在旁窥伺。欲以掠其财。夺其物也。而无咎者。以防之有道。而接之有方。虽在旁之近不足害。由能明辨哲于几微也。辨其为匪。而先事备之。皙其不善。而早为远避之。亦如初爻之无交害匪。则匪自不为祸也。此亦象中兼赅之义。可会通焉。盖大有以富为象。慢藏诲盗。世所不免。而爻辞原贯通一切。如由上治言。则当如前义。如在拨乱之世。则后说亦可通。当视时而释其意义。以易辞选择精弘。非他经比也。
六五:厥孚交如。威如。吉
孔子《宣圣讲义》
此大有六五爻辞。言本爻之义、及明大有全体大用也。大有以六五为全卦主爻。以居上卦中位。又系阴爻独贵之际。众阳环拱以相从。其用最大。其德最全。而阴阳交孚。上下相应。下与九二。一阴一阳。一外一内。两相交契。而易其用。阴以阳用。阳以阴用。阳居内而志在外。阴居外而志在内。内外相从。刚柔相得。故爻辞最吉。明大有之正用、固如是也。以其交孚于众阳。备万物之所归。而德协于群下。待万物之同化。比于圣人在位。富有天下而不私。利普万民而不吝。顺天道之自然。而信不渝时。体时义之大顺。而物不空乏。故能生育万类。德威并至。德玄而莫名。威立而不猛。乃无为之治。不化之化。不令之令。恰如天地之覆载生成。不言而品物自亨。不行而事功自着。故辞以交如威如象之。厥孚言其孚一切也。厥、至也极也。自然而然也。孚者中道也。中孚之谓也。孚如禽鸟孵雏。温养化育。自然自在。不失其序。诚神化之效。有非人力所事也。交如者。往来交错。生化繁荣之象。以六五善交众阳。而不失其正也。威如者、德用俱备。生成同见之象。以六五以阴抚循天下。而独用其中也。两如字言其自然如此。非故为之。其交也、自交而不乱。如曰月代明。四时代谢。天地相抱。周流无垠也。其威也、自威而不暴。如雷霆震动。水火交焚。秋杀冬藏风鸣曰燥也。皆天道必至之德。元气必徵之象。利及天下而不见其惠。用及一切而不见其功。德为玄德。威为玄威。故万物不自知。而大小同大有。此其所以为吉也。凡用如字。必含假设之意。以有其事而不拘其迹。着其理而不限其行。故曰如。六五本阴以为用。纯柔以为德。行之自然。至于大顺。正大同之真谛。故礼运篇大同节后。有同乎大顺语。即明。大同之德用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