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谓幽人指女言亦通。盖幽者对明言。以九二居内卦中位。按之女正位乎内例。则称幽人为女固可。不过易象男女。乃代阴阳刚柔言。非必指人也。且男女亦以内外分。果在外卦。亦属男象。家人卦一为巽。一为离。皆女也。而合称家人。即内外之位。以分阴阳刚柔耳。故易辞不曰女人。而曰幽人。可见非专指女也。但幽贞之德。为女子之守。丈夫亦有之。凡贞固之操。洁静之行。皆幽贞也。丈夫修养不可少者。以一身言。自有内外。乾坤四德。亦具内外。由外言之。曰元亨。由内言之。曰利贞。而履卦之用。重在克己复礼。尤属利贞分内事。且下卦兑为少女。其德比之处子。以守贞为第一义。故九二明示幽人贞吉。见其所示之象。为先自慎为谨守体节。以持其中。防闲物欲。以定其内。情欲物好。皆阴类。上有乾刚以镇之。刚健不息之道。以驯服之。故见可欲不乱。不乱则宁。宁则静。静则复性。故要在不乱也。
象曰:幽人贞吉中不自乱也
孔子《宣圣讲义》
此申释爻辞之义也。言履道坦坦。非道路之平已也。必中心之坦然无物。中不自乱。而后天君泰然。而后神志凝一而后无畏无怖。不愧不怍。而后止有所定。行不踰矩。而后视听言动。莫不由礼。而后内成其道。外明其德。此人生彻始彻终学问。亦即履卦之大用也。夫心者易动难安。情者易偏难正。唯能中不自乱。则喜怒哀乐不失其和。行止出处。不睽于道。此所谓履道坦坦。幽人贞吉者也。幽贞二字最要。不独此爻为然。全卦之用皆然。以能幽始能明。能利贞。始能元亨。人道自己始。故修养为人生第一事。欲为大丈夫。必先保有处子之节。欲明德于天下。必先砺幽人之贞。此履道坦坦。非易致也。唯其无求于外。故能行于天下而无阻。唯其无好于物。故能成人成物而无尽。此坦坦之道。发于坦坦之心也。佛说心净故众生净。其义亦然。人之欲有礼待我。必先能以礼自待。人之欲克育其生。必先能以道自养其心。故履者成其畜也。不自乱者。成其治也。中者天下之大本。大本既立。何行不宜何止不当哉。此履道之为坦坦也。
《宗主附注》
履卦全卦。皆比于人所践履。既所谓踏足地也。人生于世。必有与立。无立叫无所措其身。故践履人生必知之道。亦即立身行道所凭藉之物。又如人足之有履。用以践地而行路。非限于其立而巳。凡行止坐卧。莫不赖焉。故曰人生之履。或曰履道。犹言人之行然。行者包动静出处。凡有斯身。必有所行。称人之行为曰行。以其必仿于德也。故曰德行。唯履亦然。以其必凭于道也。故曰道履。道履者、天地人物共行之道。而无时或离者也。有道以为履。则行必安。止必固。动必有度。静必有位。故为定一切之本原。范无尽之籓篱也。圣人师之而作礼。礼亦履也。言动视听。出入作息。莫不有礼以范之定之。保之存之。故曰有礼则安。无礼则危。人之求而恶危、情也。而情恒使人危。唯有礼以节之。则安居无虑。有礼以导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