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主附注》
易经自文王周公制定卦序爻辞之后。凡前连山归藏原有辞文。亦录辑兼战.以明一卦有众用。一爻有多羲。虽周易采取不同前书。而卦爻仍前。则致用自包括各易。故辞中恒有分列原辞与今辞睹。原辞既连归原定之辞。亦可称为旧辞。而连归以次序之殊。象意均异。所指吉凶利害。亦自不同。以主客异形。前后异势。此之谓吉。彼或为凶。先之谓利。后或为害,乃时位所关。人事所感。各不类也。如同一地。敌我殊情。攻守殊略。非数之差。事势之别也。而在同者、必有其共同之理。异者、必具其独异之因。此不仅卦爻为然。卦爻尤明着耳。连山归藏。既异周易。其辞亦大殊。而其有所同者。则亦与周易近。此周易所以仍录连归之辞也。此之所谓原筮。即此例也,以比卦本无所异。因序异而用遂异。然比与师为反。则仍
同。其所不同者。远近之情。间甚之理。略有差耳。故比吉。周易之辞。而元永贞无咎。则原筮之文也。吉较无咎。所差一间,如以动定之异。主宾之分。进守之殊。升降之别。则或吉、或无咎。亦以人事为主。故并载为。大凡所谓原者。言有先天之意。三易对伏羲卦言。皆后天易。归藏于连山、成周易于连归。则可视作先天。盖由所出也。如母与子。子在母后。则先有者为先天。此非全易之先天也。故称原焉。其辞则夏商之遗。其筮则周易之语。着一原字。明所自来也。比之全辞。皆合原筮。不仅彖也。读者识之。
象曰:地上有水,比。先王以建万国,亲诸侯。
孔子《宣圣讲义》
此释全卦象辞。明告后人知其大义。言虽畧而指远。文虽简而道广。所谓成治平之德。开太平之世。垂久远之业。致天下之治者。不独一方之政。一世之功已也。而称先王者。为言比之大用。贵先时也。先王所为。百世之师。规模所具。天下咸服。故因比之时。达比之道。成比之业。唯先王之尚也。后人恶能望哉。夫圣人着此辞也。固为表章先王盛德。追述古圣开国苦心。以勖后世之君子。而在位者。亦当勉继承之志。图丕绍之功也。而在易教言。则重在用时济世之事。盖人人不必皆有位也。亦不必皆遇其封建之时。则卦辞岂无用哉。圣人不限于用。不迷于道。古者重封建。则立国之所亟也。若时易势改。而犹拘执古人之制。必至扞格无成。则唯有审时作为。临几顺应。以奉时为本。以先时为务。则因于比之辞。可竟比之道。不至履穷之凶也。故时者事业成败之关。人之穷通。物之生杀。莫不由焉。以比而能及时自为。何患乎穷。何忧乎凶。上有其位。下有其辅。而能孚元贞之德。成刚中之用。则无大小皆有功。又不独建国之事也。凡易措辞。莫不举其大者。以一概百可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