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证释》十七章:水地比(卦)

象曰:比之自内,不自失也。

孔子《宣圣讲义》

此申释爻辞之义也。明其为贞吉者。必先自保其内心之洁。自守其内体之真。自乐其性。自安其天。始能孚于永贞。应于坤元。故曰不自失。言此贞德。人所自有。藏于身内。时不自失。即足召其吉矣。推之待人接物。何非以我之诚。致我之贞乎。故其吉无不应也。以内外卦言。六二上应九五。阴阳合德。大如天地。小如夫妇。亦莫不以贞为吉。以顺为正也。

六三:比之匪人。

孔子《宣圣讲义》

此比六三爻辞也。本爻异于六二。以位不正。时不宜。则所比不当。匪人不正之人也。失其自守者曰匪人。犹言非人也。人固有其自守之道。亦曰人道。传所谓立人之道。曰仁与义。仁义者人之正道也。犹天之有阴阳。地之有柔刚。本来固有。非由外所传也。曰人道。人人所必遵之道路。亦舍此不能行。若失之。则举足荆棘。举步陷阱。非艰即危。其害大矣。人道不可一时离。而离之则非人。故曰匪人。中庸日道也者。不可须臾离。可离非道。此与比之匪人相证。非道犹匪道。亦即非人道也。言其不正而肆行焉。所谓盗贼是也。匪人者盗贼之流。其所集合也。以利之相与。其利一尽。反面成仇。无信羲可言。无仁慈之念。则其乖戾之德。所使然也。感于正者曰良。感于邪者日戾。戾气所集曰厉。戾德所合曰劫。皆淫暴杀害之所为。而为人类之毒。故曰匪人。言失其所以生之道。则唯有胥归杀亡之惨劫。故匪人不可比也。今六三非内非外。不刚不柔。失阴阳之和。违天地之正。而乃相比。则可喻之于盗贼之结合。盗贼以图害他人。杀伤良善。亦自有其类。以相济其恶。此六三之所比也。夫否曰否之匪人。比曰。比之匪人。其义正同。皆当天地否塞之时。阴阳乖戾之际。上失纲纪。无以正万民。下失顺从。无以事长上。相怨以利害。相责以恩仇。相执以兵相示以戾。不顾名器。不恤廉耻。不计利害之大。不问得失之终。遂驱而相杀。从而相残。乃末劫之年。离乱之纪。人类至此苦矣。比之六三。虽一爻之所为。有异于否。而其势已比之匪人。其情已介于盗贼。欲免于祸。诚难矣哉。

象曰:比之匪人,不亦伤乎。

孔子《宣圣讲义》

此申释爻辞之义也。言六三之吉凶。非寻常所同。故以嘅叹之语。示其祸害之然而已。伤有伤害意。有悲伤意。有创伤意。有悼伤蠢。皆事所必至。以匪人而相比。举国家而畀之盗贼。连国内而窟宅盗徒。率人民而追逐匪众。则其伤可知矣。盖六三之时。实自致之。内既不和。外又不适。内忧外患。纷至沓来。纪纲以隳。强暴以肆。良善莫保。祸乱安止。此辞所以称为伤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