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四:乘马班如,求婚媾,往吉,无不利。
孔子《宣圣讲义》
此屯六四爻辞也。六四与六二相应。二四同功异位。以皆阴爻也。而屯。阳卦也。阳本乎升。愈上愈达。故六四利于六二也。然屯全卦。不外艰险之象。则爻辞、不离难阻之文。第进而渐减。升而渐亨也。乘马班如同也。而迍邅则异。婚媾同也。而吉利则异。六二尚有匪寇之疑。六四则直求之矣。六二尚有十年之限。而六四则往吉无不利矣。故六四之用。已别于六二。而进行之道。艰险之差。于释文中已可见之。如乘马之班。言阴阳之杂。而急于求合。故婚媾以求而得。虽往亦吉利。又异乎六三之往吝也。为其处时之宜。因势之顺。所以往求无不利也。
象曰:求而往,明也。
孔子《宣圣讲义》
此申释爻辞之义也。言六四重阴贵阳。阳贵而明。因时而明。以宾主之契。升降之合。故为明也。明字日月相对。一阴一阳。阳奇阴偶。恰相配合。故成大明。言日夕皆明也。以升降相值。来去相偕。如月之与日。乃成旦夜之明。而六四之爻。因动而往求。因合而婚媾。乃合明也。虽乘马之班。若不遽进。而往求之吉。则无不利。此婚媾之贵乎相得。以其恰配也。若六三。则不配。故不宜往从。故虽一卦中而爻有异用。虽一爻中。而动有殊途。或往或来。或婚或敌。其事既别。吉吝斯分。六四之辞。实以见屯生之已成用。而天地生化之象至是更有合育之观。盖自此爻已入外卦。得见其表。其用已彰。其德已显。故亦有明之义。又不独以其知时而往求。合照而为耀之称明也。以例人事。贵乎适时。晓然往来。判其离合。则明哲之道。君子之所行。夫屯全卦。皆以阳行阴为利。以阴即阳为宜。故六二六三六四三爻。愈进愈有功。愈上愈得利。此阴阳相得之道。亦后天生化之理。若过此例。则多争讼。以其刚柔失度。顺逆违行。必有所伤。而成为吝矣。
九五:屯其膏,小贞吉,大贞凶。
孔子《宣圣讲义》
此屯九五爻辞也。本爻虽居卦正位。当阳气大用。而有吉吝之分。以明二德之难合也。辞有屯其膏。小贞吉。大贞凶之占也。屯九五阳爻。阳行阳位。以太刚也。刚则近燥。故贵于膏。膏、膏泽也。脂也。又膏之谐高也。处高贵下。在上贵以德泽民。屯其膏。将以成其仁也。而屯积也。亦难积也。事之不易积而必积者。德也。仁也。善也。皆阳也。处高者。尤赖是以保其身名。免于危殆。故曰屯其膏。而明仁德之宜早积。膏泽之宜普及也。且以阳集阳。其下无助。最为艰险。临斯位者。必以贞守。贞者、正也。静也。而行有大小。则德有吉凶。此由其分合与其顺逆判之也。故小贞之吉。大贞之凶。小以自持。小心翼翼。以守其正。自履于吉。大以自傲。大言炎炎。以恃其正。自罹于凶。虽正而犹凶。贞而不吉。则可见居上位之不易。临下民之多虞也。然此贞字。含义尚多。贞悔为对。内外之意也。动静之情也。去来之道也。上下之阶也。各有所合。故贞之反即悔。以失其正。虽正亦邪。故同一贞。而大小异其吉凶也。屯九五由外卦言、为正位。由内卦言、为正位。下有六二与之对。复有六三与之并。三五同功异位。其所行皆殊。故有大小之不同也。阴阳相失则凶。相得则吉。苟不合。则友亦仇。故刚柔贵相应也。而九五一爻。为屯之主位。故明言屯字。以见卦之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