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三:含章可贞,或从王事,无成有终
孔子《宣圣讲义》
六三系人爻。而重在人道。故其辞有指。其义尤深。卦辞曰含章可贞。此四字概见大意。坤道以顺承天。以含弘为光大。以安贞为吉。以方为得失。以时为先后。履六三之地。行上下之间。居内外之交。有刚柔之嫌。合顺逆之道。而为人事之所处。其所患者、杂而不得其止。争而致失其中。以柔履刚、而无益。以奇行偶、而难合。则必有害于其心。乱于其事。背
其道、而不协于德。乖其位、而无补于时。是以贵乎所用也。含者容也。章者文也。可者宜也。贞者正也。以阴从阳者。必能承阳。而不满溢。此含弘之义也。故贵合。以阳交阴。必能相合。而无杂乱。此光大之义也。故贵章。以奇偶之数。有方之宜。则可否之决择有别也。以匹敌之交。当嫌疑之位。为内外之妨。则有守贞之道也。故含则能承。载万物而不狭。章则有文。交天地而不杂。可以行于外。贞以守于内。斯坤之本用。为六三之要旨。而人道之所仿也。唯含章斯成其道。以及于物。唯可贞斯达其德。以通于天。物受其惠。天接其神。道至德成。乃为正位。乃成大用。于时曰宜。于方日当。行而自达。为而自成。此六三之辞。先此四字。夫坤本地道。而属于臣妻妇女之列。六三又近于天。而亲于君父夫男之地也。故以所宜之位。定所行之方。用所得之时。从所合之主。则必有其功业。而符于此爻之贞也。故曰或从王事。无成有终。以处位、宜从王。以处时、宜后成。以不得专主。故从王事。以不得先行。故无成有终。王事者、不必限于字面也。苟合君父夫男之主。而为其使令者。皆然也。而动者在己。不必皆求之也。故曰或也。若能自静。则可贞之义。符安贞之吉也。若好于动。则攸往之义。孚牝马之贞也。斯视其人之志焉。而所须知者。则在无成有终四字。盖牝马之行。必有先后也。地类之合。必有方与时也。先迷后得。得朋丧朋。各有当也。坤以顺承为本。故无成而有终。无者不自先也。有者代夫天也。非不成也。不自先行也。非有终也。承天而行也。
象曰:含章可贞,以时发也;或从王事,知光大也。
孔子《宣圣讲义》
此申释爻辞也。以时发。则诚能含章可贞。知光大。则诚能从王事。非含章。不能发。非可贞。不以时。非从王事。不及光大也。坤之光大。以含弘也。含弘者以顺承天也。以阴从阳。而得阳之施。以地承天。而得天之与。故成其光大也。光大者发于天。见于地也。如日月之明也。天气之和也。雨露之润也。皆所以成坤之光大也。六三一爻。以地亲天。以阴交阳。有可为也。而必知所先后。识其主从。辨其顺逆。而后全其德用也。故君子处之。或出或否。或行或止。莫不以时。莫不有终。体坤之道。明六三之位。推地之德。而能含章可贞。苟从王事。亦必有终。以成其光大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