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文》引《易》云:“突如其来如。”阜《易》此处有“九四其出如其来如焚如弃(157)”帛《易》作“出如来如纷如弃如”。此说明孟氏古文本《易》作“突如其来如”。
《说文》引《易》曰:“咸其脢”。宋本、《集解》本同,帛《易》作“钦其股”。则孟氏古文本《易》作“咸其脢”。“颊”,宋本、《集解》本同。帛《易》作“陕”。《释文》言:“兼叶反,孟作侠。”则孟氏古文本《易》作“侠”。
《说文》言“《易》榰恒凶”。“榰”《集解》本作“震”,宋本作“振”,帛《易》作“奂(大换目下攵)”。《释文》振,张作震。”则孟氏古文本《易》作“榰恒凶”。
《说文》引《易》曰:“有孚裕无咎。”宋本、《集解》本同作“罔孚裕无咎。”帛《易》作“悔亡复浴无咎”。而帛《易》“无咎”也有作“无咎”者,即孟氏古文本《易》作“有孚裕无咎”。
“用承”,宋本、《集解》本作“拯”,帛《易》作“撜”。《释文》言:“拯救之拯,注同。《说文》云:举也。郑云:承也。子夏作抍,《字林》云:抍,上举,音承。”《说文》言:“抍,上举也。从手,升声。《易》曰:‘抍马壮吉’,蒸上声。撜,抍或从登。”《说文》引《易》曰:“明夷于南狩。”宋本、《集解》本同,帛《易》作“明夷夷于南狩。”即孟氏古文本《易》作“抍马壮吉”和“明夷于南狩”也。
睽卦“掣”,宋本同,楚《易》作(介攴)、阜《易》作絜、帛《易》作谍(木换止字)、《集解》本作觢。《说文》引《易》曰:“其牛觢。”《释文》言:“昌逝反,郑作觢(角换牛字)云:牛角皆踊(无力字)曰觢(角换牛字)。徐市制反,《说文》作觢,之世反,云:角一俯一仰,子夏作觢(角换卄),《传》云:一角仰也。荀作觭,刘本从《说文》解依郑。”《说文》引《易》曰:“天且劓。”大徐本作(臬刂)。即孟氏古文本《易》作“其牛觢”和“天且劓”也。
《说文》引《易》曰:“以事遄往”。《释文》巳本亦作以,虞作祀。遄,荀作颛。”则孟氏古文本《易》作“以事遄往”。
升卦,熹平石经有“允升”字。《说文》言:“(上山下本右允),进也。允声,《易》曰:(上山下本右允)升大吉。”《说文》序称引《易》用孟氏。《汉上易传》云:“允,施氏作(上山下本右允),进也。”则石经《校记》当出“允”字之孟、施氏异文。龖案:由孟、施氏本《易》皆作“(上山下本右允)”,可知此为丁宽、田王孙所授《易》作“(上山下本右允)”;而熹平石经梁丘贺本作“允”乃是由(前)京房所传授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