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盍簪三字。颇有深义。则因豫九四。居中爻而属外卦。其下有三阴爻。上有二阴爻。阴主降。阳主升。其类不一。在阴爻言之。固皆阴。就上下言之。则在下者为从。在上者为友。既非一类。则合之也不得不辨。故曰朋。朋者群也。类也。言各以其类合也。此朋字本坤卦西南得朋。东北丧朋。二朋字之义。言合者为朋也。今九四以阳总阴。若皆合矣。而不可不为类。使其相近者聚之。正如人之总发。必前后左右。顺其势而梳理之。然后总聚于一簪。如网在纲。必分为若干条。而后总于一也。盖天下之大。人民之众。情性各殊。习俗各异。不聚之。无以使之一。强聚之。亦末能即一也。必择其所宜。因其所利。各自为类。而后可一也。故日朋盍簪。此豫之建侯行师所本之义也。建侯而天下归于一。各侯国不必同治也。行师而强弱服于一。各地方不必同用也。视其宜而任之。听其便而信之。则天下同豫。而志亦行矣。此爻辞以朋盍簪为喻也。又有以由豫为犹豫者。谓取犹豫多疑之义。明阳爻处阴位。以柔行道。以缓成用。故曰犹豫。然缓可也。而不可不决。柔可也。而不可有疑。虽刚以柔成。急以缓济。而豫之为豫。在能使缓而不害事机。柔而不悖道用。方终始如一。远近皆亨。若一昧柔缓则怠矣。故复以勿疑为戒。四本多惧。况当由豫之时。其能免于疑乎。则由豫者。要仍如前所讲。处豫而不自豫。行豫而不恃豫。则庶乎免耳。夫九四以一爻而主全卦。有类于一人而主天下。其豫可知。其所以致之者。实本于前例。即上所谓大有也。大有启之。谦助之。豫成之。至是而豫之时用见矣。
象曰:由豫。大有得。志大行也。
孔子《宣圣讲义》
此申释爻辞之义也。志字指豫之全卦言。盖豫之志。在使天下同豫。天下同豫者。人人皆乐其生。处处皆安其业也。九四一阳独豫全卦。虽上下之志或殊。而主从之心同切。故曰志大行也。在豫卦之最吉者。当推此爻。而其所伏之害。亦以此爻为甚。则以刚柔难剂。盈泰易怠。虽得时位。而不克保持。虽际亨通。而恒失其贞静。则为福为祸。当视其所行之如何。故爻辞勿疑五字。大可留意也。要知一人之勋名必千万人之心力。一时之福利。必千万日之经营。豫岂易得者哉。饮水者勿忘其源。享禄者勿遗其友。则豫可久。而福可大。此象辞以殷荐为言。而四爻以朋簪作喻也。
《宗主附注》
豫卦主爻在九四。以其为阳爻。全卦只此一爻为阳。以阳统阴。而在中。有如居中驭外之象。所惜者。阳居阴位。而属外卦。其势易孤。其情易散。此豫为怠之原。为乱之本。豫而忘于动。则自易怠荒。豫而恃为常。则下易离心。皆由此一阳居外卦。而乘阴位也。凡乘阴之阳。宜自卑下。以顺阴静之德,而循柔伏之道,在乾九四。曰或跃在渊。无咎。言其由上而下。可免于咎也。若悻于此羲。则必有慢忽与骄吝之害。则易于怠慢之咎。所谓处盈者难也。今豫九四。以一阳而控制全部。其得志可知。徒以六三以下。皆有携贰之心。六五以外。又生轻慢之志。则大得志者。梢一不慎。必反受其灾。灾者。相见不以诚。相遇不以信。则虽成功亦难久。故爻辞以勿疑为戒。勿疑则得其用矣。豫之所以异于谦者,正在此疑字,赚则交孚。豫则互忌。即由于一阳在内在外之殊耳。盖在内则为既济。既济尚何疑乎。在外则为末济。未济自难孚众。是在用豫者善为备之。勿使相疑忌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