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证释》二十五章:地山谦(卦)

象曰:鸣谦贞吉。中心得也。

孔子《宣圣讲义》

此申释爻辞之义。明六二之得志也。中心有得。不虚此行。则贞吉之占。分所宜也。上六之鸣。则为末得。恰与此异。盖时位之殊也。虽无他害。有比于危乱时君子。究非治平之可拟也。然以其能谦。终无不利。足见谦之皆吉矣。中心二字。合为忠。忠恕之道也。能忠恕、则尽己矣。推之为忠信。能忠信则行乎蛮貊可也。是六二之吉。不独为一人占也。

九三:劳谦。君子有终,吉。

孔子《宣圣讲义》

此谦九三爻辞。言本爻之占。并明全卦之大用也。谦卦以一阳居五阴之间。实即一乾爻参入坤卦。此乾爻、九三是也。故九三一爻。为全卦主爻。谦之大用所寄也。九三者。即乾九三。在乾之辞。曰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而谦之辞。则曰劳谦。君子有终吉。二者辞异而义一也。劳谦者。乾恫若厉也。有终吉者。无咎也。而义尤进一层矣。盖谦九三虽同于乾。而其邻六四。则坤也。九三六四。合孚其德。不独无咎。且占终吉。若乾九三则承九四。二爻皆刚阳。重刚失中。本有咎也。以君子朝乾夕惕。仅乃免耳。是谦九三、既无重刚之嫌。加以劳动之德。其获于天者。固不止于免咎。故曰君子有终吉。此句与彖辞同。则以此爻主全卦也。其义已见前。唯九三之有终。兼人事言。则以劳谦也。劳谦正如乾惕若厉。乾惕为劳中谦。若厉为谦中劳。朝夕者始终也。君子朝夕不懈。自始至终。乾惕若厉。则为谦者至矣。故曰劳谦人事也。就天道言之。则劳为慰劳。

如劳来之义。天以君子之谦而劳之。俾有终吉也。故乾称天道以勖人事。谦则重人事以明天道。二者虽同。而致力殊也。夫劳谦因自劳。而得天之劳。因自谦。而受人之谦。则劳者不倦。谦者不卑。其有终吉可知矣。

象曰:劳谦君子。万民服也

此申释爻辞之义。明终吉之实。而证劳谦之大用不虚也。天劳之。民服之。正由六劳谦。劳则与天之行健。同有不息之诚。谦则尽人之性德。合孚仁智之道。故得天者得福。成人者成己。此其所以有终也。有终含成功之意。天生地成。道生德成。言有终、已包生成矣。故爻辞曰有终吉。而释文指明为万民服也。夫谦者自下于人。非欲服人也。而其终则人咸服焉。是谦之成用。为自尊也。而曰谦者。正以谦之用。在人己同成。谦者我之谦。服者万民之谦。人己同谦。此所以为成也。为终也。为吉也。大哉劳谦。直与天同道矣。

《宏教附注》

谦通天人之道。赅内外之行。所取义。即在三四两爻。而尤在九三一爻。九三皆阳。而居群阴中,得位为守。顺时以行。故可行可止。可大可细。无不自得。而能吐纳天地。交错阴鸥。取既济之中心。争交泰之德用。故在道为成性存存。在德为位育无疆。不独以谦退为处世之要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