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证释》二十五章:地山谦(卦)

又曰世人以谦为私德。为消极之行。徒避祸患于一时。忘情于国天下者。实末明谦用之傅大也。夫子详为讲解。使读者知圣人之心。早巳防经济之争。共产之害。而求物之平。大众之利。于谦卦寥寥数语中矣。果细悟之。当得解决今后纠纷之正道。

六四:无不利,撝谦。

孔子《宣圣讲义》

此谦六四爻辞。言本爻之用也。六四为上卦之始。即坤卦之初。下与艮交。而成一阴一阳之象。盖艮之上爻。当乾九三。而此爻当坤六四。二爻恰相偶。以孚一阴一阳之道也。且六四本坤柔之德。升而居上。柔道外着。为地道大行。以协于牝马之义。行地无疆。以成其厚载之功。其德用最纯。功效足称。与九三相得。为人道之全。以合于仁义体用之性。是谦卦之大用。当取则于三四中爻也。三为阳。主进。主有为。故名劳谦。为体于行健不息之道也。四为阴。主退,主自反。故名撝谦。为体于顺承代成之道也。撝者犹挥也。发挥之也。犹为也。作为之也。撝以为退。则如使之下。撝以有为。则如致之成。皆取顺守之义。率循之诫。不自主待而更张之。不因位势而擅专之。故曰撝。撝古挥字。亦同伪。盖明其听指挥。而为人也。指挥者。令之则从。命之则承。以六四下与九三应也。柔道也。为人者。无出入其度。常始终其职。以六四接九三之后。而代之昭垂于外。

阴道也。阴代阳、以施之于物也。柔秉刚。以推之于道也。不自主持。更何患乎害。不失轨度。更何往而不利。此六四撝谦。而占无不利也。各爻占辞多在下。而此在上者。实寓深意。盖全卦之妙用。全在一阴一阳之交互。阳在上而居下。阴在内而出外。而九三六四、又阳与阴之代表也。九三以顺上而交阴。六四以倒承而应阳。此象之自然。而辞亦如之。故九三终吉在下。而六四无不利在前也。夫六四之无不利撝谦。明其所在皆利。而致之也则为撝谦。盖谦之用。至六四正当发挥之时。光大之际。尤在能循守旧叶。推展前猷也。

象曰:无不利撝谦。不违则也。

孔子《宣圣讲义》

此申释爻辞之义。言不违于九三之度。而常遵坤之顺承代终之道也。在九三之时。以劳谦之功。得万民归服。是天下已定。大业已成。此后所需。守成也。率度也。不愆不忘。克绳前烈而已。故重在撝谦。谦而撝。则不违其则。不戾其道矣。况六四居外卦之始。为推行之初。而章阴以比爻率之。有如大众领柚。一爻之顺。全卦咸从。一人之和。全体咸睦。故六四撝谦。其照应全卦各爻者也。而其无不利者。正不以谦而以撝。撝则谦之用尤大。谦之德尤纯。故曰三四两爻。人道之本也。